清人《弘历雪景行乐图》轴
【清人《弘历雪景行乐图》轴】
故00006506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绢本,设色,纵384厘米,横160.3厘米。

本幅钤“八徵耄念之宝”“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太上皇帝之宝”朱文印。

此图描绘了农历春节时,乾隆皇帝弘历父子尽享天伦之乐的情景。图中阴霾的天空下,瑞雪初止,苍松翠竹在白雪的映衬下更显盎然生意。虬曲生姿的枝干上,朵朵凌寒怒放的红梅分外惹人注目。端坐在廊下椅上的弘历,手持玩具,逗弄怀里一位年幼的皇子,目光慈祥,神态安然。廊前清脆的爆竹声,为节日凭添了浓浓的喜庆气氛。嬉闹玩耍的皇子们与恭敬肃立于他背后执扇的宫娥,共同烘托出宁静祥和、其乐融融的温情场面。

中国有用字的谐音暗喻吉祥含义的风俗,几位皇子手里所持物件,就以这种方法表示着对来年美好的祝福,如谷穗有“五谷丰登”的愿望,鱼灯是希望新的一年 “太平有馀”,戟上悬挂玉罄则取“吉庆有馀”之意。

画中弘历及诸皇子的颜面用明暗变化来处理,使用的西洋画法极为娴熟,或许出自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之手,其馀部分则由清代宫廷画家补绘完成。

撰稿人:汪亓


太上皇

全称太上皇帝,即皇帝之上的皇帝,一般由在位皇帝的父亲充任,是皇权与父权相妥协的产物。在大多数情况下,做太上皇的人先做皇帝,然后将帝位让给儿子(当然也有例外)。此种让位,古代称为“内禅”,以示与因将帝位让于异姓(实际上是被武力篡夺)从而导致改朝换代的“禅让”不同。“太上皇”一词最早出现于秦代。秦王嬴政统一中国后,自号始皇帝,追封其父秦庄襄王异人为太上皇,实际上异人并未当过皇帝。第一个真正的太上皇是后凉太祖吕光,公元399年12月,吕光病重,于是将帝位让给儿子吕绍而自称太上皇。历史上最后一个太上皇是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即乾隆皇帝,他在位60年后,于1796年自愿传位于嘉庆皇帝。

皇帝之宝

二十五宝中共有两方皇帝之宝。 其一,通高9.5cm,印面12.5×12.5cm。青玉质,交龙纽,满文篆书。据乾隆十三年上谕:“青玉皇帝之宝本清字篆文,传自太宗文皇帝时。”则知此宝刻治于皇太极时。当时满文篆书初具雏形,到乾隆十三年创立成熟和规范化的满文篆书,并施之于宝玺,其生发之迹清晰可见。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以布诏赦”之用。 其二,通高16.6cm,印面15.5×15.5cm。栴檀木质,盘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为作“以肃法驾”之用。但从清代档案考察,在二十五宝中,此宝的使用频率最高,钤用范围极广,其他诸宝实无以相比。

五福五代堂

景福宫堂内所悬乾隆御笔匾。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因得玄孙,一堂五世,而书此匾悬于景福宫内。此后复书“五福五代堂”悬于避暑山庄勤政殿之后殿。

八徵耄念之宝

青玉质,交龙纽。乾隆帝宝玺。此玺刻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乾隆八十圣寿之时,为刻制此玺,乾隆帝曾作《八徵耄念之宝记》。

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

青玉质,交龙纽。乾隆帝宝玺。乾隆丙申年(1776年),重修宁寿宫之景福宫,制《五福颂》书屏。甲辰年(1784年),乾隆帝喜得玄孙,一堂五代,因即景福宫增书“五福五代堂”之匾,为文以记,并镌“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以志亘古稀有之事。

乾隆皇帝

郎世宁

郎世宁(1688—1766年),意大利米兰人,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Giuseppe Castiglione),青年时期受到系统的绘画训练,后来加入了欧洲基督教下属的宗教组织耶稣会,并于1714年(清·康熙五十三年)以传教士的身份离开欧洲来到东方,次年抵达澳门,起汉名郎世宁,继而北上京师,随即于康熙末期进入宫廷供职,开始了他长达数十年的中国宫廷艺术家的生涯。郎世宁在清宫廷内为皇帝画了多幅表现当时重大事件的历史画,以及众多的人物肖像、走兽、花鸟画作品,还将欧洲的焦点透视画法介绍到中国,协助中国学者年希尧完成了叙述这一画法的著作《视学》,成为当时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使者。1766年7月16日(清乾隆三十一年六月初十日)郎世宁在北京病逝,终年7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