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蕉荫仕女图》轴
【张大千《蕉荫仕女图》轴】
新00072471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纸本,设色,纵140厘米,横35厘米。

本幅自题“贪凉爱着砑光罗,其奈中单映肉何。一片轻明遮不住,芭蕉墙角夕阳多。莘田此诗在当年以为艳极,以现代视之亦何足奇耶。世风之变有如此者。癸酉冬日,作民仁兄属画,拈此请正。蜀人张大千归风廔”,钤“张季爰字大千”朱文印,“大千无恙”白文印,“大千居士”朱文印,“摩登戒体”朱文印。癸酉为1933年。

画家以清丽笔法绘出美人身着罗衫,体态窈窕,怡然静立,风度优雅,芭蕉、荷塘则放笔涂抹,渲染浓荫匝地、清风徐来的夏日景象,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所录清人黄任(1683—1768)的《杂思》诗意。张氏早年笔下仕女取法明清名家,以圆润流转的线条、婉约娉婷的形体、闲适从容的气质称誉一时,此图乃其时佳构。

撰稿人:汪亓


关键词: 莘田 张大千 渲染 仕女

莘田

黄任(1683—1768年),号莘田,福建永福人。康熙壬午(四十一年,1702年)举人,官粤东四会令(广东端州知县)。工诗,有砚癖,康熙时期收藏上好砚十方,名其斋为十砚斋,自号十砚先生。有《香草斋集》、《秋江诗集》传世。

张大千

张大千(1899—1983年),原名权,改名爰,字季爰,号大千,斋名大风堂。生于四川省内江,祖籍广东番禺。1917年与二哥善留学日本,1919年回国后从曾熙、李瑞清学书画,1941年赴敦煌石窟临摹壁画,开学习敦煌画之先河,这对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亦曾大量临摹各种流派,如石涛、朱耷、徐谓、陈淳及宋元诸家。其画风多样,人物、山水、花鸟皆能,显示出多才多艺的艺术风范。1949年后迁移海外,先后在阿根廷、巴西、美国居住,1978年定居台北。

渲染

中国画技法之一,属辅助性用笔,为突出形象之用。“渲”是在皴擦处略敷水墨或色彩,“染”是用大面积的湿笔在形象的外围着色或着墨,烘托画面形象。

仕女

“仕女”始称“士女”,其原义泛指男女。(“士女”一词最早出现在《管子》卷第十九,“五臭所校,寡疾难老,士女皆好”。其意指男女,并未指向未婚之男女。《楚辞》中亦为男女通称。)至汉刘向《列女传》中《启母涂山》“厘尔士女,从以孙子”之义,此时专指女性。其后,经陆善经补注的南北朝《古今同姓名录》中记有二高云,“一西秦,时僭改元正始。一唐人,画仕女,上品”。其后,朱景玄在《唐朝名画录》中记周昉“画士女为古今冠绝”,称其为神品,同书亦记陈闳、张萱、王定、王 、萧溱、张涉、张容等均画士女,或入妙品、能品,专指以描绘古代贵族妇女为题材的中国画。宋代以后,“士女”与“仕女”并用,而“仕女”一词渐为流行,其义指相貌秀丽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