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廷标《山溪策蹇图》轴
【金廷标《山溪策蹇图》轴】
新00121385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纸本,设色。纵191厘米,横96厘米。

画幅左下款署“金廷标恭写”,钤“廷标”白文印。又有乾隆皇帝御题七言绝句一首“蹇驴怯渡蹲跁跒,奴子长缰尽力牵。骑者鞭驱复怀惧,旅情一段毕神传。己卯新秋,御题”,钤“乾隆宸翰”白文印,“得象外意”朱文印。另钤“乾隆御览之宝”朱文印,“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 朱文印,“八徵耄念之宝”朱文印,“乾隆鉴赏”白文印,“石渠宝笈”朱文印,“宝笈三编”朱文印,“三希堂精鉴玺”朱文印,“宜子孙”白文印,“嘉庆御览之宝”朱文印,“嘉庆鉴赏”朱文印,“定侯审定”朱文印,“合肥李氏望云草堂珍藏金石书画之章”朱文印。

此图是颇具生活意趣的画作,在山野清溪之侧,旅人与驴僵持一处,黑驴怯水奋力不前,骑者怒目圆睁,扬鞭紧催,脚夫下水用力拉扯缰绳,已然过溪之人回顾这一情景不禁暗然失笑。青山的静谧野逸与旅途中偶然的尴尬,使观者从中对生活有了别样的体味。《山溪策蹇图》用笔放纵爽利,墨色浓淡相间,为金廷标的风格粗犷一类绘画的代表作。

撰稿人:汪亓


金廷标

金廷标(生卒年不详)字士揆,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少从父学。乾隆二十五年弘历南巡,他献画称旨,入了清宫,以作画供奉内廷。

乾隆皇帝

宸翰

帝王的文章或手书。

石渠

西汉高祖四年(前200年),萧何在未央宫正殿北(今西安市未央区柯家寨村西)建造国家藏书机构,以收藏入关所得秦之律令、图籍。其下砌石为渠以导水,因称“石渠阁”。宣帝甘露三年(前51年),诏太子太傅萧望之,诸儒韦玄成、施雠、梁丘临、戴圣、刘向等,于阁内讲五经异同,增立博士。至成帝时藏秘书于此。此后,“石渠”便成为皇家收藏图书典籍之所的专称。

三希

清乾隆内府曾收藏晋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三件晋人书迹,高宗弘历视之为稀世珍宝,贮藏于养心殿西暖阁“温室”,颜曰“三希堂”。

望云

生卒年不详,亦不见著录。从其作品的雕刻风格及所题款识观察,应为明代晚期的竹刻家。

三希堂

位于紫禁城西六宫之一养心殿内西暖阁,原为乾隆皇帝的书房,名温室。因内府收藏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乾隆皇帝视为稀世之宝,贮藏于此,并撰《三希堂记》,阐释“三希“之深意,遂易名为三希堂。至今仍保持原貌。

石渠宝笈

清乾隆、嘉庆间宫廷书画著录书,共有三编,初编成书于乾隆十年(1745年),共四十四卷;续编成书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共四十卷;三编成书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共二十八函,一百二十册。书中收录了清朝宫廷所藏五帝御笔、历朝书画、本朝书画以及少量的碑帖和织绣作品近万件。

五福五代堂

景福宫堂内所悬乾隆御笔匾。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因得玄孙,一堂五世,而书此匾悬于景福宫内。此后复书“五福五代堂”悬于避暑山庄勤政殿之后殿。

八徵耄念之宝

青玉质,交龙纽。乾隆帝宝玺。此玺刻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乾隆八十圣寿之时,为刻制此玺,乾隆帝曾作《八徵耄念之宝记》。

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

青玉质,交龙纽。乾隆帝宝玺。乾隆丙申年(1776年),重修宁寿宫之景福宫,制《五福颂》书屏。甲辰年(1784年),乾隆帝喜得玄孙,一堂五代,因即景福宫增书“五福五代堂”之匾,为文以记,并镌“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以志亘古稀有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