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伯仁万壑松风图轴
【文伯仁万壑松风图轴】
故00004798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万壑松风图》轴,明,文伯仁作,纸本,设色,纵104.7厘米,横25.8厘米。
  该图系文伯仁的“四万图”之一,自识:“万壑松风。五峰山人文伯仁写。”钤私印两方。作者绘高峰巨嶂、松竹叠翠和隐庐数间,构图和笔墨、造型尽得元代王蒙的形与神。构图繁密而不拥塞,行笔细密却不琐碎,山路松声,云壑泉涌,满幅风动。气韵浑然一体,纯系文徵明传派的风韵。

撰稿人:余辉


文伯仁

文伯仁(1502--1575年),字德承,号五峰,又号摄山老农,长洲(今江苏苏州),文徵明之侄。善画山水、人物,风格略近王蒙,笔力清劲,岩峦郁茂,是文派的重要传人。

万壑松风

此景点是据五代——北宋画家巨然的《万壑松风图》进行设计的。景名承袭了画名。

王蒙

王蒙(1308—1385年),字叔明,号黄鹤山樵、香光居士,吴兴(今浙江湖州)人。赵孟頫外孙。曾作过元朝小官,元末弃官归隐黄鹤山(今浙江余杭县临平镇)。入明,曾任泰安知州,后因胡惟庸案牵连被捕,死于狱中。工诗文书法,善画山水,为“元四家”之一。《明史》卷二八五有传。

文徵明

文徵明(1470—1559年),原名壁,字徵明,后以字行,改字徵仲,长洲(今江苏省苏州)人。家世武弁,自祖父起始以文显,父文林曾任温州永嘉知县。他幼习经籍诗文,喜爱书画,文师吴宽,书法学李应祯,绘画宗沈周。少时即享才名,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然在科举道路上却很坎坷,从弘治乙卯(1495年)26岁到嘉靖壬午(1522年)53岁,十次应举均落第,直至54岁才受荐以贡生进京,待诏翰林院。三年中目睹官场腐败,一再乞归,57岁回归故里,潜心诗文书画。绘画兼善山水、兰竹、人物、花卉,尤精山水。早年师事沈周,后致力于赵孟頫、王蒙、吴镇三家,自成一格。画风呈粗、细两种面貌。绘画上与沈周共创“吴门画派”,又与沈周、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书法上与祝允明、王宠并誉为“吴中三家”。 文徵明是继沈周之后的“吴门画派”和文坛的领袖,门人、弟子众多,对当时和后世影响巨大。

文徵明传派

简称文派,是“明四家”之一文徵明的追崇者们的艺术流派。追崇者以子侄辈及门人、再传弟子为主,一直延续到清代,其活动范围以苏州一带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