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千里董邦达像轴
【唐千里董邦达像轴】
新00146592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董邦达像》轴,清雍正,唐千里绘,绢本设色,纵93.8厘米,横68.4厘米。
  唐千里,画史无传。据此图及自题可知,其字程远,毗陵(今江苏常州)人。约活动于清康熙、雍正年间。擅画人物、山水。
  本幅自识“雍正壬子夏六月雨窗写。毗陵唐千里”。钤“唐”、“千里”、“程远”三印。幅上有董邦达、符曾诗题。诗堂上有陆庆元、梁栋、马燝、周菽等四人诗题。
  图绘董邦达在寒舍依窗而坐,手持书卷的情景。在画法上,用笔精微,人物五官刻画生动,神态传神。背景树石、茅舍、溪流,荒寒而僻静,描绘真切自然,表现出了董邦达在清贫中发奋读书之情操。该图作于雍正十年(1732年),董邦达时年34岁,尚未考中进士。

撰稿人:文金祥


关键词: 董邦达

董邦达

董邦达(1699—1769年或1774年),字孚存,一字非闻,号东山,浙江富阳人。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进士。乾隆二年(1733年)授编修,官至礼部尚书。善书画,书法擅长篆隶,颇得古法。山水宗法元人,善用枯笔。有评者谓其可与五代董源、明代董其昌并驾。他长年服务于宫廷,为乾隆时期著名的词臣书画家,参与《石渠宝笈》、《秘殿珠林》、《西清古鉴》等内府图书的编纂。卒谥文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