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原祁山水图扇页
【王原祁山水图扇页】
新00147694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山水图》扇页,清,王原祁绘,纸本,设色,纵17.2厘米,横50.2厘米。
  扇页有自题:“臣王原祁恭画。”钤“臣原祁”朱、白文印。
  图绘茂盛的树木、简约的草舍和由众多小石块叠加的山石,这些都是王原祁惯绘的题材。它们构成典雅清幽的自然环境,是文人画家所追求的理想生存之所。山石的石面以润笔皴擦,并且以墨和绿色点苔,苔点大小间杂,聚散相生,与小笔触点染的树叶相呼应,于细碎中联结成杂而不乱的整体。
  此图无年款,由落“臣”字款而知,此图应该是王原祁考上进士后,在宫中任职期间献给康熙皇帝的画扇。虽然画幅很小,但是,是王氏的精心之作。
撰稿人:李湜

王原祁

王原祁(1642—1715年),字茂京,号麓台、石狮道人,江苏太仓人,王时敏之孙。清康熙九年(1670年)进士。因画艺,被召供奉内廷,深受皇室青睐,地位显赫,任《佩文斋书画谱》纂修官和《万寿盛典》总裁,官至户部侍郎,故称“王司农”。他擅画山水,其绘画艺术承绪家学,自幼得到祖父王时敏的刻意指导,一生倾注于笔墨施运的营求中,自称笔端有“金刚杵”, 画风中年秀润,晚年苍浑。与王时敏、王鉴、王翚合称清初“四王”。王原祁作为“四王”中最年轻的一位画家,秉承家学,追摹古法,在不懈创作的同时,以同样方法再授弟子,对山水画的发展及“娄东派”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其对绘画的影响一直延续到清中、后期“小四王”(王昱、王愫、王宸、王玫)、“后四王”(王三锡、王廷之、王廷国、王鸣韶)。“四王”的绘画创作继承明末董其昌的绘画理论和实践,力图集古人之大成,被确立为正统画派。追随王原祁的画家众多,形成“娄东派”,几乎独占了当时的画坛。著有《雨窗漫笔》、《扫花庵题跋》等。

文人画

亦称“士夫画”,泛指中国古代社会中文人、士大夫创作的绘画,以区别于民间和宫廷绘画,在北宋经苏轼、文同等人倡导,遂大行其道。文人画多取材于山水、花鸟,标举“士气”,讲求笔墨情趣,强调神韵,并重视文学修养,对绘画中意境的表达以及水墨写意等技法的发展有相当大的影响。

康熙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