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媛介山水图扇页
【黄媛介山水图扇页】
新00054318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山水图》扇页,明,黄媛介绘,金笺,墨笔,纵16.2厘米,横50.5厘米。
  扇页有自题:“断檐偏趁日,高树不妨云。皆令画。”钤“媛介”白文印、“字皆令”朱文印。
  图绘二株阔叶梧桐树相伴偎依,树下一座空房,杳无人迹,一块巨石,摇摇欲坠地位于房左侧。构图简略,险中寓稳,富有悬念。笔墨法董其昌,粗犷简率中不失古雅秀润。
  明亡之际,黄媛介与其夫杨世功为躲避战乱不得不背井离乡,在江南的吴越间四处飘泊,颠沛流离的生活令黄氏居无定所,难得安逸。但是,这种生活也给其艺术的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会,无论是流徙途中的亲身经历,还是所见所闻的自然景观,都丰富了她的写作和画作的素材,使得她比一般女性有更多的机会云游自然山水,从中获得创作灵感,促使其山水画日臻成熟。
撰稿人:李湜
关键词: 董其昌

董其昌

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卒谥文敏。精于书画鉴赏,富收藏。在书画理论方面主张“南北宗”,对晚明以后的画坛影响深远。工书法,自谓于率易中得之,其董派书风对当时及清初书坛有极大影响。其书画创作讲求追摹古人,但并不泥古,在笔墨的运用上追求先熟后生的效果,拙中带秀,体现出文人创作中平淡天真的个性,并以其为代表,形成著名山水画派“松江派”。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集》、《画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