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谷菊花图扇页】
新00016985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菊花图》扇页,清,虚谷绘,金笺,设色,纵19.6厘米,横52.3厘米。
扇页有自题:“博山尊兄先生清玩。虚谷。”钤“虚谷”白文印。
图绘数朵秋菊于矮篱前绽放争艳。作者在章法布势上别具匠心,与菊花相佐的不是人们常用的块面状的土丘、山石,而是线条形的篱笆,篱笆的线条断续而有节奏感,增强了画面的灵透性,也使得画作更贴近生活,富有园林情调。图中菊花的花瓣用双勾填彩法,先以笔勾出轮廓线,再以白粉和曙红填色。花儿在线条的束缚下显得含蓄凝重,具冰肌玉骨之美。叶片用没骨法,饱含水分的笔醮草绿、花青直接落纸晕染,水与色充分地交融,有“润含春泽”之味。作者娴熟地运用不同的笔墨表现不同的物象,显现出较全面的绘画技艺。
扇页有自题:“博山尊兄先生清玩。虚谷。”钤“虚谷”白文印。
图绘数朵秋菊于矮篱前绽放争艳。作者在章法布势上别具匠心,与菊花相佐的不是人们常用的块面状的土丘、山石,而是线条形的篱笆,篱笆的线条断续而有节奏感,增强了画面的灵透性,也使得画作更贴近生活,富有园林情调。图中菊花的花瓣用双勾填彩法,先以笔勾出轮廓线,再以白粉和曙红填色。花儿在线条的束缚下显得含蓄凝重,具冰肌玉骨之美。叶片用没骨法,饱含水分的笔醮草绿、花青直接落纸晕染,水与色充分地交融,有“润含春泽”之味。作者娴熟地运用不同的笔墨表现不同的物象,显现出较全面的绘画技艺。
撰稿人:李湜
虚谷
虚谷(1824—1896年),姓朱,名怀仁,出家为僧后以虚谷名,号紫阳山民、倦鹤等,祖籍安徽新安(今歙县),寓居扬州、苏州、上海等地,卖画为生。能诗擅画,工于书法,尤以善绘瓜果鱼蔬、人物、山水等为人称道。喜用枯笔焦墨,具有拙于外秀于内的笔墨特征。与任颐、胡公寿等交往密切,是晚清著名的海上名家。
秋菊
即“菊花”,菊科,秋季开花,不同品种显黄、白、粉不同颜色,为著名的观赏植物。饮菊花酒能使人长寿,故菊亦称“延年”。菊花开于草木衰微的秋天,傲视风霜,犹如隐逸者,故又名“节花”,与梅、兰、竹并誉为“四君子”。
双勾
此处指中国古代复制法帖的技法。由于没有印刷术,为使名家法帖得以流布,乃按作品的原样,勾勒出轮廓,再按照原作墨色浓淡与笔划轻重填墨,以使观者得到近似真迹的作品,也称双钩廓填法。许多法书名迹因此得以保存并流传后世。此法盛于唐代,宋代亦多见用。
没骨
中国画技法名。不用墨笔为骨,直接以彩色描绘物象。相传为南朝梁张僧繇所创,唐代杨昇擅此法。明代董其昌、蓝瑛等仿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