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铭允禧训经图轴
【顾铭允禧训经图轴】  
新00147331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允禧训经图》轴,清,顾铭绘,绢本,设色,纵71.8厘米,横63厘米。
  本幅右款署:“顾铭敬画。”钤“顾铭之印”白文印。
  图绘清康熙皇帝之子允禧课子经书情景。允禧(1711—1758年),字谦斋,号紫琼道人,是清圣祖玄烨笫二十一子,爵至慎郡王。他为人好客,礼贤下士,亦擅长书画。山水宗“元四家”之一倪瓒,兼工水墨花卉
  画面中允禧手拿书卷,正在教习。福晋携子坐在一侧,幼小的儿子并未专心听讲,似是要挣脱母亲之手去追逗堂前嬉闹的小猫,显现出稚童的天真本性。允禧夫妇对此并未露愠色,而是将目光也一齐转向了小猫,反映了他们借教读享受天伦之乐的情景。而捧书侍童及供水侍女之巧妙点缀,更增添了合家团聚之气氛,具有真实而浓郁的生活气息。画中主要人物肖像采用“墨骨法”,富有立体感和写实性;侍从面部则作“单涂法”,较概念化,以此来突出主体,在画法运用上颇具匠心。

撰稿人:文金祥


康熙皇帝

玄烨

郡王

爵位名。其名始于西晋。唐宋以后,郡王皆为次于亲王一等的爵号。除皇室外,臣下亦可封郡王。清代宗室封爵的第三级称为多罗郡王,简称郡王。

倪瓒

倪瓒(1301—1374年),字元镇,号幼霞,别号云林子等,无锡(今属江苏省)人。家境豪富,筑“云林堂”、“清閟阁”,工诗文,善画山水、竹石,长于书法,谙熟音律。中年以后,既信奉道教,又崇尚佛学,他在诗中自述:“嗟余百岁强半过,欲借玄窗学静禅”。到了晚年,索性卖去田宅,疏散财产,弃家遁迹,“扁舟蓑笠,往来湖泖间”,过着“不事富贵事作诗”的超然于物外的隐逸生活,思想愈加空寂。其山水宗法董源,参以荆浩、关仝笔法,用笔方折,创“折带皴”写山石,画树木兼师李成。所作多取材于太湖一带景色,意境清远萧疏,自谓“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画风对明清文人水墨山水画影响颇大。书法从古隶入手,又以“二王”为宗。后人把他和黄公望、吴镇、王蒙并称为“元四家”。

花卉

古建筑彩画绘画的一种题材。清代中期之前多画绿叶子花卉,清代晚期画黑叶子花卉。

福晋

对满族王公贵族妻子的称呼,实为汉语中“夫人”的满语音译。福晋有嫡、侧之分,正妻称“嫡福晋”,妾称“侧福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