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云鹏《冯媛当熊图》卷
【丁云鹏《冯媛当熊图》卷】
新00145928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丁云鹏《冯媛当熊图》卷,明,丁云鹏绘,纸本,设色, 纵32.6厘米,横148.8厘米。
  本幅款署:“万历癸未春丁云鹏写。”下钤“南羽”朱文方印。引首有吴元满篆书“冯媛当(音挡)熊”四字,尾纸有吴时尧、施于民题跋。
  按题可知,此图作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
  此图以翠竹、梧桐、椿树、湖石为背景,表现了冯媛挡熊的故事场景。据《汉书•外戚传下•冯昭仪》记载,西汉建昭年间,元帝率左右随从,于后宫观斗兽。突然有熊逸出圈,攀栏欲上殿,冯婕妤冲上前挡熊而立,保护元帝免遭伤害。“冯媛当熊”应为爱君之典。《汉书》卷三十六称“《列女传》凡八篇,以戒天子”。

撰稿人:王琥
关键词: 丁云鹏 引首 尾纸

丁云鹏

丁云鹏(1547—1628年尚在),字南羽,号圣华居士,休宁(今安徽休宁)人。善画人物,佛像,尤工白描,兼能山水。早年人物画用笔细秀严谨,取法文徵明、仇英,后变化为粗劲苍厚,自成一家。所作题材多为罗汉、观音大士和历史人物故事等。又能作山水,近吴门文氏,偶用米法写山,处处臻妙。并绘制了不少书籍插图,对当时木版刻画艺术具有一定影响。

引首

中国书画手卷的专业术语。指在本幅前面所留的空白纸方,一般用以题写书画名称或高度概括的品评,多为四字,与画心之间有隔水分开。因开卷时首先见其,故称“引首”,最早在明初出现。

尾纸

又名“拖尾”,是书画手卷的一部分,位于后隔水之后。用镶料纸接成,主要用以加大手卷的轴心圆周,以适于在手中把玩并起到保护画心的作用,同时可供鉴赏者题写跋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