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绘崇山峻岭,云雾蒸腾,苍松郁树,溪涧柴门,板桥通幽,二高士于书斋中清谈的情景。高远式兼鸟瞰式构图,画面充盈,移步换景,意境清幽。全幅为青绿山水画,以石青、石绿等色晕染,突出山石的体积感及向背之分,细腻地刻画出溪水的流势和动感。此图画面既有装饰性又有再现自然的生动性,具有清代宫廷青绿山水画的特点。
本幅款识:“臣徐扬恭绘。”钤印:“夙夜惟寅”朱文方、“敬慎”朱文方。清内府收藏印:“乾隆御览之宝”朱文方。鉴藏印:“宝蕴楼书画录”朱文方。
徐扬(生卒年不详),字云亭,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乾隆十六年(1751年)弘历南巡,徐扬恭献图册,得到皇帝的赏识并因此入宫供奉,在如意馆供职达26年之久。擅长人物、花鸟、楼阁,官至内阁中书。
山水画的一种。用矿物质石青、石绿作主色的山水画。其特点是着色浓重,装饰性强。存世最早的作品是传为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卷(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唐代的李思训、李昭道,宋代的赵伯驹、赵伯骕等画家均以青绿山水画而名闻于世。
职官名,见《周礼·天官》,执掌贡赋货藏,以供邦国之用。后泛指皇家府库或宫廷。
1911年清逊帝溥仪退位后居住于紫禁城内廷,外朝由北洋政府接管。1914年2月4日成立了古物陈列所,所址设在紫禁城外朝部分。此前,当时的内务部与逊清皇室将盛京(沈阳)故宫、热河(承德)离宫两处所藏宝器20余万件运至紫禁城,然文物存放之地尚未解决。时内务部与外交部协商批准从美国退还的庚子赔款中拨出20余万元建文物库房,其基址选定在原咸安宫基础上。当年6月开工,历时一年,于1915年6月正式建成,交付使用,这是中国近代建成的第一座专门用于文物保藏的大型库房。库房为两层楼西洋式建筑,其中所藏集历代古物之萃,青铜、书画、陶瓷、金玉,至珍且奇,因定名曰“宝蕴楼”。1947年,古物陈列所并入故宫博物院,宝蕴楼所藏文物遂逐步移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