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抱石杜甫诗意图轴
【傅抱石杜甫诗意图轴】
新00177685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杜甫诗意图》轴,近现代,傅抱石绘,纸本,设色,纵110.5厘米,横32.4厘米。
  本幅自题:“癸未二月,抱石金刚坡下山斋写杜工部诗意。”钤“傅”、“往往醉后”、“踪迹大化”朱文方印。
  癸未年为1943年。
  由题跋可知,此图是根据唐代杜甫的《佳人》一诗而创作的。原诗的主人公是一个战时被遗弃的女子,几遭离乱,兄弟惨死,夫婿另寻新欢,生活的冷酷令她感受到世态炎凉。然而,她没有向命运屈服,毅然独向深山,与草木为邻,过起空谷幽居的生活。傅抱石将画面定格在此诗的末句“天寒翠袖薄,日暮依修竹”,描绘佳人于天寒日暮之际,首不加饰,发不插花,形容憔悴,背倚修竹的情形。斜斜的几杆翠竹暗示出佳人与其相似的挺拔柔韧的高洁情操。画家用含蓄蕴藉的笔墨刻画了一位命运悲惨的弱小女子所具有的自强坚毅的品格,使她的形象既充满悲剧色彩又富于崇高感。
  杜甫作此诗,实为自况其身,透射出他在衣食无着的艰苦情形下始终心系国家民族的真实情感。画家以此诗入画,显然是借以表达抗战期间自己忧国忧民的心情。
  此图为傅抱石夫人罗时慧捐献。

撰稿人:汪亓


关键词: 杜甫 工部

杜甫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唐朝诗人,有“诗圣”之名。其诗具有很强的现实主义倾向 。《三吏》、《三别》、《秋兴》、《春望》等诗篇广为传颂。

工部

即《周礼》中所谓“冬官”、“大司空”,隋唐以后称“工部”并沿用至清。工部的职责是“掌天下造作之政令与其经费”,凡土木兴建工程、水利工程、各项器物制作工程,都由工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