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硕牡丹水仙图轴
【吴昌硕牡丹水仙图轴】  
新00100977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牡丹水仙图》轴,清,吴昌硕绘,洒金,设色,纵174.7厘米,横47.5厘米。
  本幅款署:“梅生沈老伯大人德配伯母周夫人七十双寿。俊卿敬画。”
  钤“吴昌石”朱文印。
  图中牡丹以没骨积染法刻画,笔致潇洒飘逸,水与墨、色有机地交融,表现出牡丹旺盛的生命力和贵而不骄、艳而不俗的神韵。水仙以白描双勾法刻画,其不着一色的叶片与浓艳的牡丹相比具有洗尽铅华始见真的淡雅之美。生机勃发的牡丹和水仙营造出喜庆祥和的氛围,成功地表达了作者以此图祝福长辈健康长寿的主题,当属吴昌硕花卉画的代表作之一。

撰稿人:李湜


吴昌硕

吴昌硕(1844—1927年),原名俊,字昌硕,以字行,号苦铁、缶庐等,浙江安吉人。早年习书,中年学画。曾任官府小吏,后以鬻书卖画为生。绘画以写意花卉著称于世,对近现代画坛影响极大。精篆刻,被推为“西泠印社”社长。书法一变前人成法,风格独特,长于摹写石鼓文,并以此擅名于近代书坛。与任伯年、高邕等在沪书画家相友善。著有《缶庐诗存》,后人整理出版其画集多种。

没骨

中国画技法名。不用墨笔为骨,直接以彩色描绘物象。相传为南朝梁张僧繇所创,唐代杨昇擅此法。明代董其昌、蓝瑛等仿之。

白描

传统中国画的技法名称,指用墨线勾画物象,不施任何色彩者,名为“白描”。

双勾

此处指中国古代复制法帖的技法。由于没有印刷术,为使名家法帖得以流布,乃按作品的原样,勾勒出轮廓,再按照原作墨色浓淡与笔划轻重填墨,以使观者得到近似真迹的作品,也称双钩廓填法。许多法书名迹因此得以保存并流传后世。此法盛于唐代,宋代亦多见用。

花卉

古建筑彩画绘画的一种题材。清代中期之前多画绿叶子花卉,清代晚期画黑叶子花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