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冠余世苓菽水图轴
【华冠余世苓菽水图轴】
新00010741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余世苓菽水图》轴,清,华冠绘,纸本,设色,纵90.2厘米,横49.1厘米。
  款署:“锡山华冠写。”钤“华冠书画”白文印。右上余世苓自题:“菽水图。岁次辛亥,余年三十六时小照也。曾几何时,风木悲深,画中景象,渺不可追。览图不禁泣下,敬成一绝以志哀慕。不堪重展当年画,须鬓如丝境已非。菽水依然仍负挈,问君何处访庭闱。时嘉庆壬戌夏日,余世苓自题于皖江官舍。”
  钤“世苓”白文印、“余田”朱文印。
  “辛亥”是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壬戌”是嘉庆七年(1802年)。
  余世苓(1756-1839年左右),字松田,号藕时,浙江诸暨高湖沿人。家境贫寒,曾先后在安徽、江苏及直隶等地任微职,以孝行闻名。
  由图上余世苓墨题而知他与华冠有着深厚的友谊,此图是他36岁时华冠为他所绘。作为肖像画,华冠没有将像主画成正襟危坐的标准像样式,而是将像主置身于日常生活的环境中,绘他在冰天雪地的户外身穿单衣、足着草履、肩扛手提菽水急行赶路的情景。菽水原指豆子和水,意为粗茶淡饭,后引申为晚辈对长辈的供养。图中远山、近水及坡地运用“有限中出无限,无画处成妙境”的表现技法,以不露笔痕的淡墨轻渍,令画作荒寒之气顿生,不仅准确地表现出寒冬恶劣的气候环境,而且暗示出像主在艰苦的生活条件下尽心孝敬父母的高逸人品。人物面部先以淡色晕染,后以重墨点画眉眼,将像主充满睿智的神态表现得惟妙惟肖,显示出作者较强的人像写真功底。 

撰稿人:李湜


关键词: 华冠 肖像画

华冠

华冠(生卒年不详),原名庆冠,字庆吉,号吉崖、希逸,江苏无锡人。官广西同知。擅绘山水、花卉木石,尤工肖像写真。乾隆皇帝南巡时,以画御容像受赏识,遂被征入京师。他从此游艺于皇族贵戚间,并为他们画了大量的肖像画。

肖像画

人物画的一种,专指描绘人物相貌形神的绘画,可分为头像、半身像、全身像、群像等。中国的肖像画传统称谓有“传神”或“写真”,它是以现实生活中或历史上客观存在的人物为描绘对象,通过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等创作方法,着重刻画人物本身特定的外形特征和内在神韵,获得形神兼备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