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熊自画像轴
【任熊自画像轴】
新00146208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自画像》轴,清,任熊绘,纸本,设色,纵177.4厘米,横78.5厘米。
  画幅左侧行书自题《十二时》,款署:“渭长任熊倚声。”钤“任熊之印”白文印、“湘浦画”朱文印。
  本幅无年款,从画像上分析任熊应正值三十余岁的壮年。此时正是社会大动荡时期,面对清王朝的日益腐败、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以及列强的入侵,画家在自画像中面露沉思状。其袒露右肩、不修边幅的装束,俨然一位绿林好汉之相貌,无一点正襟危坐或优游林下的文人画像格调。此图如银勾铁画般的衣纹线条不仅与主人公坚毅勇猛的形象相吻合,而且烘托出其内在的阳刚之气,增强了画作的感染力。

撰稿人:李湜


关键词: 任熊 文人画

任熊

任熊(1823—1857年),字渭长,号湘浦,浙江萧山人,寓居上海卖画为生。其受父影响,自幼喜爱绘画,曾从民间塾师学画肖像。后赴各地卖画为生,临摹了杭州孤山圣因寺五代贯休的十六罗汉石刻画像等,画艺日益精深,又在浙西名士周闲和宁波姚燮的家里遍临前代名家的书画佳作,逐渐形成自己兼具传统绘画及民间绘画之长、富有创造性的绘画风格。他的绘画技艺多样,人物、花卉、山水无所不能,工笔、写意兼长。其人物画法学明代画家陈洪绶,线条圆劲,形象夸张,多以历史故事和仕女为题材。其花鸟画工笔重彩与没骨写意兼收并蓄,将民间艺术与文人画的笔墨融为一体,格调清新。所作山水数量不多,但均构思妙异,布局奇巧,笔墨精微,色彩缤纷。他以笔致清逸、画风高古及构思巧妙为画坛所重,与同时代的朱熊、张熊合称“沪上三熊”,又与任薰、任颐、任预并称“海上四任”。

文人画

亦称“士夫画”,泛指中国古代社会中文人、士大夫创作的绘画,以区别于民间和宫廷绘画,在北宋经苏轼、文同等人倡导,遂大行其道。文人画多取材于山水、花鸟,标举“士气”,讲求笔墨情趣,强调神韵,并重视文学修养,对绘画中意境的表达以及水墨写意等技法的发展有相当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