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喦寒驼残雪图轴
【华喦寒驼残雪图轴】
新00013862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寒驼残雪图》轴,清,华喦绘,纸本,设色,纵139.7厘米,横58.4厘米。
  本幅左上自题:“老驼寒齧三更月,残雪新开一雁天。乾隆丙寅春朝新罗山人写于晴香暖翠之阁并题句。”钤“华嵒”、“秋岳”白文印。鉴藏印有:“关氏世家子孙永保”、“关氏松雪斋珍藏图书”朱文印,“存平兰艾之间”白文印等。
  “丙寅”是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作者时年65岁。
  图绘天寒地冻、晓月高悬的雪夜,一旅者与驼露宿山路的景象。画面以对角线分割,右下为该画主体即人与驼。在雪山脚下寒林枯树旁,一枯瘦的双峰驼正低头啮雪,帐篷中一人向外观望。作者用寥寥数笔简练地绘出帐篷的圆形;人物高鼻、卷发、胡须浓密,似西域人;骆驼以线勾出后稍加晕染,驼骨微露,双目圆睁,神情专著,充分显示出华嵒减笔画的深厚功力。左上以淡墨染底表示雪夜的阴霾,以浓墨勾出一弯残月与孤雁,这与下部留白所表示的残雪形成对照,视觉反差强烈,由此可以看出华嵒驾驭画面的高超能力和文人的审美情趣。
  该画的画意与华嵒的《天山积雪图》有相似之处,二图的人物面象也略似,两件作品均形象生动,是华嵒的代表作。

撰稿人:张彬


关键词: 华喦 题句 华嵒 减笔

华喦

华喦(1682—1756年),字秋岳,号新罗山人、东园生、布衣生等,福建上杭人,清代画家。擅画人物、山水,尤精花鸟、草虫走兽,重视写生,构图新颖,所绘的形象生动多姿。时用枯笔干墨淡彩,敷色鲜嫩不腻,别树一帜,对清中叶以后的花鸟画影响甚大。

题句

“心经二百六十八,足该三藏之全文。 书惟贝多罗始称,金粟亦惟祖蔡伦。 贝多罗既不可得,粤东菩提犹其邻。 竺僧智药持种至,植之虞苑传虞翻。 授偈百十七年后,菩萨于此示肉身。(注:应为百七十) 六祖祝发果其下,风幡不动堂犹存。 树历千载叶万亿,谓非佛力谁缘因。 般若波罗书既竟,得毋见布而疑黂。 以菩提叶制为小笺,写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并成是什,即书经后,同日御笔又识。”

华嵒

华嵒(音yán)(1682—1756年),字秋岳,号新罗山人,又号布衣生等。福建临汀人。早年家贫,出身于民间画工,后流寓扬州,以卖画为生。平生“不慕荣利”,以技为隐,擅画花鸟、人物、山水。花鸟画脱胎于清恽寿平。山水主要取法元人,旁参唐寅。人物师法陈洪绶、马和之,别具风格。由于他来自民间,又具有“诗、书、画三绝”的文人素质,作品形成“文质相兼”的艺术趣味,明朗、清新、俊逸的笔调表现了他“离垢”的审美理想。华嵒的画风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著有《离垢集》五卷。

减笔

与“细笔”对称。与细笔的缜密精微相比,减笔属于疏体,力求单纯简括,以貌取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