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道復瓶莲图轴
【陈道復瓶莲图轴】
新00146804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瓶莲图》轴,明,陈道復绘,纸本,墨笔,纵156.4厘米,横55.4厘米。
  本幅右下款题曰:“癸卯夏六月晦作于五湖田舍,时既醉,不知其草草也。”钤“陈道復氏”(白文)印。
  本幅上方作者草书沈周题自画《瓶莲图》“临江仙”词并追和、题句:“花叶亭亭浑似采,坐闲凉、思横秋,几回相眄越娇羞。翠罗仍卷袂,红粉自低头。 前辈风流犹可想,丹青片纸还留。水枯花谢底须愁,只消浮大白,何必荡扁舟。石田先生尝作《瓶莲图》,上有此词,词调《临江仙》。今日小子效颦,再追和如右。道復。”钤“大姚”(朱文)印、“复生印”(白文)印。按“癸卯”为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作者时年61岁。
  作品以行草书作写意花卉,勾写结合,荷花清灵,花叶舒展,因是画家醉后遣兴之作,故笔酣墨畅,不拘泥于成法,且题跋的词句与书法皆放逸出尘,显示出陈氏晚年诗画自适、人书俱老、臻于佳境的艺术水平和文士之风流。
  本幅鉴藏印:“可园清供”、“虚斋秘玩”、“莱臣心赏”、“秀水沈卫鉴藏金石书画印”等。此作曾经近代庞莱臣《虚斋名画录》卷二著录。

撰稿人:杨丹霞


陈道復

陈道復(1483—1544年),原名陈淳,字道復,后以字名,更字復甫,号白阳、白阳山人,江苏苏州人。早年作画学元人之精工,后改走米芾写意一路。画山水淋漓飒爽,不落蹊径。尤妙写生,但以写意为多,风格奔放纵逸,喜用淡墨,往往以一花半叶而得神妙。画史上将其与徐渭并称为“青藤白阳”。

沈周

沈周(1427—1509年),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世代隐居吴门,父亲恒吉、伯父贞吉均善画。他早年承受家学,兼师杜琼,后博学宋元诸家,自成一格。一生布衣,优游林下,为人敦厚,笃于友谊,性情随和,胸襟磊落,是吴中众望所归的贤达长者。 绘画上擅长山水、花鸟,尤以山水著称,有粗、细两种面貌。早年主宗王蒙,上追董、巨,以细笔为主;40岁以后博取诸家,着意于黄公望,风格逐渐变粗,形成粗笔风貌;60岁后汲取吴镇画法,笔墨疏简苍劲,格调雄健宏阔。其成熟时期的山水,笔墨上既吸收了宋院体和明浙派的硬度和力感,又保留了元人的含蓄笔致,于苍中带秀,刚中见柔。构图造境方面,无论繁复或简略,都强调山川宏阔之“势”,一改元人空寂之境,又着意于朴实的“质”,于拙中藏巧。他开创了“吴派”画风,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

题句

“心经二百六十八,足该三藏之全文。 书惟贝多罗始称,金粟亦惟祖蔡伦。 贝多罗既不可得,粤东菩提犹其邻。 竺僧智药持种至,植之虞苑传虞翻。 授偈百十七年后,菩萨于此示肉身。(注:应为百七十) 六祖祝发果其下,风幡不动堂犹存。 树历千载叶万亿,谓非佛力谁缘因。 般若波罗书既竟,得毋见布而疑黂。 以菩提叶制为小笺,写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并成是什,即书经后,同日御笔又识。”

花卉

古建筑彩画绘画的一种题材。清代中期之前多画绿叶子花卉,清代晚期画黑叶子花卉。

庞莱臣

庞莱臣,即庞元济(1864—1949年),字莱臣,号虚斋,浙江吴兴南浔人。父为南浔巨富,他继承家业,兴办实业,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起,与人合资开设世经缫丝厂、通益公纱厂、龙章机器造纸有限公司以及米行、酱园、酒坊、药店等企业,还置有房地产。性喜收藏文物,因雄有资财,富甲一方,又精于鉴赏,逐渐成为全国著名的收藏家。其藏品有铜器、瓷器、书画、玉器等,尤以书画最精,多是唐宋以迄明清名家流传有绪的珍品真迹。编有《虚斋名画录》20卷,《续录》4卷。他亦精书法绘画,山水画法近仿倪云林,远习宋董源、巨然,花卉则以恽南田为宗,称妙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