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师曾鹦鹉图轴
【陈师曾鹦鹉图轴】
新00105378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鹦鹉图》轴,近现代,陈师曾王云绘,纸本,设色,纵92.7厘米,横33.5厘米。
  画幅右侧师曾自题:“壬戌仲春,梦白王云、师曾陈衡恪合作于李氏双棠馆。”钤“陈师曾”印。画面另有姚华填词并书。
  “壬戌”指民国十一年(1922年)。
  图绘两只虎皮鹦鹉并立于花枝之上,一只正面,一只侧面。作品设色精雅,明快清丽。从笔法来看,花卉似师曾手笔,而鹦鹉应该是王云所绘。王云的花鸟学华喦的小写意画风,用笔轻快,风格俊逸,注重色彩与写实。本图中鹦鹉的画法甚为工致,结构准确,造型优美,而师曾的花卉也较平常豪放的大写意不同,法度严谨,秀逸明朗。

撰稿人:聂卉


师曾

师曾(1876-1923年),名陈衡恪,字师曾,号槐堂、朽道人,江西义宁人。工诗文,世以奇童目之。善书法,篆、隶、真、行诸体皆工。画则山水、花卉、人物皆擅。工篆刻,熔铸秦、汉,古拙纯朴,毫无悍霸气。喜奖掖后进,齐白石得其助至多。有《陈师曾先生遗墨》、《染仓室印存》等。

王云

王云(1887—1938年),字梦白,号乡道人,江西丰城人,擅长动物,亦擅画马,画风受益于“扬州八怪”,文人气息浓厚。王云画马十分注意观察马的生活习性并刻意临写。与陈师曾往来亲密,其艺术才华颇受陈师曾青睐,陈师曾推荐其执教于北平艺术学院

陈师曾

陈师曾(1876—1923年),又名衡恪,号朽道人、槐堂,湖南省凤凰人。湖南巡抚陈宝箴孙,著名诗人陈三立子。曾留学日本,归国后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善诗文、书法,尤长于绘画、篆刻。其山水画在承袭明代沈周、清代石涛技法的基础之上,注重师法造化,从自然景观中汲取创作灵感;写意花鸟画近学吴昌硕,远宗明人徐渭、陈淳等大写意笔法,画风雄厚爽健,富有情趣;人物画以意笔勾描,注重神韵,带有速写和漫画的纪实性。著有《中国绘画史》、《中国文人画之研究》、《染苍室印存》等。

姚华

姚华(1876—1930年),字重光,号茫父,贵州贵筑人,久居北京莲花寺,因别署莲花龕主。光绪年间进士,戊戌变法时东渡日本,学法政,归国后任职邮传部。辛亥后当选为参议院议员,其后在清华学堂、民国大学、朝阳大学执教,并曾任北京女子师范学校和京华美专校长,是近代著名学者。于诗文词曲、碑版古器无不精通。书法、绘画亦有高深造诣。其绘画既注重师法自然,力求形神兼备,又讲究笔情墨趣,博取众长而自成一家。其书法雄遒茂密,真行隶篆造诣俱深。与陈师曾最善,京师所制铜墨盒面图画,精者多出于他与师曾手笔。晚年病臂,犹事挥毫。著有《弗堂类稿》。

花卉

古建筑彩画绘画的一种题材。清代中期之前多画绿叶子花卉,清代晚期画黑叶子花卉。

华喦

华喦(1682—1756年),字秋岳,号新罗山人、东园生、布衣生等,福建上杭人,清代画家。擅画人物、山水,尤精花鸟、草虫走兽,重视写生,构图新颖,所绘的形象生动多姿。时用枯笔干墨淡彩,敷色鲜嫩不腻,别树一帜,对清中叶以后的花鸟画影响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