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仿巨然山水轴
【董其昌仿巨然山水轴】
新00054651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仿巨然山水》轴,明,董其昌绘,纸本,墨笔,纵101.7厘米,横46.7厘米。
  本幅自题:“岚影川光翠荡磨,春风江上听渔歌。垂垂烟柳笼南岸,好着轻舟倚钓蓑。昨年秋得巨然小景于惠山,有倪元镇题句如此。丁卯夏五。玄宰画。” 钤印“昌”。
  鉴藏印有“德”、“研香考订”、“頵公心赏”、“遂初堂杨青岩真赏”等四方。
  丁卯为明天启七年(1627年),董其昌时年73岁。
  本幅近景画丘坡茅亭、高树疏林,中部为碧波平湖,远处绘峰峦苍莽、草木华滋。用笔松秀灵活,用墨清妍润泽,意境萧散飘逸。
  画中自题仿巨然,但仔细观之,该画除立意、布景略有巨然遗风外,更多地显现的是董其昌晚年秀逸潇洒的风格。

撰稿人:张震


巨然

巨然,五代宋初画家。江宁(今江苏南京)人。南唐亡,至开封(今属河南省),为开元寺僧。多以长披麻皴画山水,山顶多作矾头(石块),与董源并称“董巨”,为南方山水画派之祖。

董其昌

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卒谥文敏。精于书画鉴赏,富收藏。在书画理论方面主张“南北宗”,对晚明以后的画坛影响深远。工书法,自谓于率易中得之,其董派书风对当时及清初书坛有极大影响。其书画创作讲求追摹古人,但并不泥古,在笔墨的运用上追求先熟后生的效果,拙中带秀,体现出文人创作中平淡天真的个性,并以其为代表,形成著名山水画派“松江派”。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集》、《画旨》等。

惠山

又名“慧山”,在江苏无锡市西,因西域僧慧照居此山,故名。慧山第一峰白石塢下有慧山泉,分上中下三池,泉水含铅锡质甚多,且水的比重大于常泉,以钱投之,能旋转久而不下,唐代陆羽以此为第二泉,元赵子昂榜曰天下第二泉。上池、中池之上均有泉亭,泉以酿酒,颇清冽,称慧泉酒,亦用以烹茶,清香可口,惠山遂成为江苏胜地。

题句

“心经二百六十八,足该三藏之全文。 书惟贝多罗始称,金粟亦惟祖蔡伦。 贝多罗既不可得,粤东菩提犹其邻。 竺僧智药持种至,植之虞苑传虞翻。 授偈百十七年后,菩萨于此示肉身。(注:应为百七十) 六祖祝发果其下,风幡不动堂犹存。 树历千载叶万亿,谓非佛力谁缘因。 般若波罗书既竟,得毋见布而疑黂。 以菩提叶制为小笺,写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并成是什,即书经后,同日御笔又识。”

遂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