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双鹊图轴】
新00181007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双鹊图》轴,近现代,徐悲鸿绘,纸本,设色,纵60.7厘米,横53厘米。
自题:“镜涵先生六十寿。壬午春仲妙香国中写。悲鸿。”钤“东海王孙”白文方印。
壬午年为1942年,徐悲鸿时年47岁。
“妙香国”是云南大理的古称,旨在赞扬大理佛教盛行和家家鸟语花香的太平景象,因此,这里又称“佛国”。1942年,徐悲鸿曾来此举办个人书画展,闲暇之余游览了当地的神坛庙宇及绚丽的自然风光,曾写下“乞食妙香国,销魂清碧溪”之句。此图是他在大理期间为“镜涵先生六十寿”创作的吉祥画。图绘一双喜鹊立于梅树枝上快乐地唱歌。作者巧妙地运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谐音法,以喜鹊的“喜”借指喜事的“喜”,梅花的“梅”谐音“眉”,取“喜祝眉寿”之意。
图中喜鹊一只正面,一只侧身,皆造型准确严谨,透视合理,显示出作者深厚的素描功底。梅树枝干以淡彩染就,曲折的粗干与婆娑的细枝各得其态,画面充满了曲线美。梅花以鲜艳的红色戳点而成,虽不得形似,但其亮丽的色彩与轻盈的笔触恰到好处地烘托出画面喜庆的主题。
自题:“镜涵先生六十寿。壬午春仲妙香国中写。悲鸿。”钤“东海王孙”白文方印。
壬午年为1942年,徐悲鸿时年47岁。
“妙香国”是云南大理的古称,旨在赞扬大理佛教盛行和家家鸟语花香的太平景象,因此,这里又称“佛国”。1942年,徐悲鸿曾来此举办个人书画展,闲暇之余游览了当地的神坛庙宇及绚丽的自然风光,曾写下“乞食妙香国,销魂清碧溪”之句。此图是他在大理期间为“镜涵先生六十寿”创作的吉祥画。图绘一双喜鹊立于梅树枝上快乐地唱歌。作者巧妙地运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谐音法,以喜鹊的“喜”借指喜事的“喜”,梅花的“梅”谐音“眉”,取“喜祝眉寿”之意。
图中喜鹊一只正面,一只侧身,皆造型准确严谨,透视合理,显示出作者深厚的素描功底。梅树枝干以淡彩染就,曲折的粗干与婆娑的细枝各得其态,画面充满了曲线美。梅花以鲜艳的红色戳点而成,虽不得形似,但其亮丽的色彩与轻盈的笔触恰到好处地烘托出画面喜庆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