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鸡雏待饲图》页,宋,李迪绘,绢本设色 纵23.7厘米 横24.6厘米。
本幅款识:“庆元丁巳岁李迪画。”“庆元丁巳”即宋宁宗庆元三年(1197年)。 鉴藏印有明代“张则之”“项元汴印”“墨林秘玩”“项墨林鉴赏章”“神”“品”,清乾隆帝“古希天子” “八徵耄念之宝”“太上皇帝之宝” 3方玺印。又一朱文印模糊不辨。
这是一幅无任何衬景的小幅画作。画家李迪通过描绘雏鸡微张的嘴巴、焦急期盼的目光,将其嗷嗷待哺的急切神情刻画得入木三分,让简约的画面洋溢着无尽的生活意趣。这幅作品与李迪同样以动物为主题的《枫鹰雉鸡图》(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相比,审美意趣截然不同。前者展现的是可爱温和、婉约动人的场景,后者呈现的是生死追杀、残酷血腥的景象。由此可见,李迪具备细致入微的观察力以及精准表现各种场景的能力。
此画自从入藏清代内府后,雅好书画的乾隆帝除欣赏其高妙的艺术造诣外,还从帝王的角度联想到勤政爱民的治国之策。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中秋日,他曾潜心临摹该画,并且乘兴在自己的摹本上书写护国佑民之情。乾隆帝为了借助此图传达其爱民如子的执政理念,曾下令将李迪《鸡雏待饲图》石刻摹拓多份,颁赐给各省的主要地方官,期望这些作为百姓父母官的官员能够把百姓当作画中的鸡雏,在处理政务时 “勿忘小民嗷嗷待哺之情”。
画作对幅有乾隆帝御题五言诗一首:“双雏如仰望,其母竟何之?未解率场啄,谁怜空腹饥。展图一絜矩,触目切深思,灾壤民待哺,慎哉群有司!”。下钤“含英咀华”“即事多所欣”2印。
清内府《石渠宝笈·续编》著录。
李迪
李迪(生卒年不详),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为南宋孝宗、光宗、宁宗三朝画院画家。擅画花鸟、走兽、竹石,长于写生。画史记述他画鸠“作寒冷状,精俊如生”,画鶺鴒“翘翘欲起”,树石画法近崔白、李唐。亦作山水小景,不如花鸟精工。
丁巳
占卜日期。殷人记日用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与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配,从甲子到癸亥,六十干支一轮回。本版第二句卜辞省略了占卜日期。
项元汴
项元汴(1524—1590年),嘉兴(今浙江省嘉兴)人,字子京,号墨林山人,别号香岩居士、鸳鸯湖长、退密斋主人惠泉山樵、漆园傲吏等,收藏家、画家。家资富饶,广收法书名画,贮于天籁阁中,其法书、名画以及鼎彝玉石,储藏之丰,甲于海内,精鉴赏,有“项元汴印”、“子京”、“檇李项氏世家珍玩”、“神品”等鉴藏印数十方。工绘画,兼擅书法。著有《墨林山人诗集》《蕉窗九录》等。
乾隆皇帝
皇帝之宝
二十五宝中共有两方皇帝之宝。 其一,通高9.5cm,印面12.5×12.5cm。青玉质,交龙纽,满文篆书。据乾隆十三年上谕:“青玉皇帝之宝本清字篆文,传自太宗文皇帝时。”则知此宝刻治于皇太极时。当时满文篆书初具雏形,到乾隆十三年创立成熟和规范化的满文篆书,并施之于宝玺,其生发之迹清晰可见。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以布诏赦”之用。 其二,通高16.6cm,印面15.5×15.5cm。栴檀木质,盘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为作“以肃法驾”之用。但从清代档案考察,在二十五宝中,此宝的使用频率最高,钤用范围极广,其他诸宝实无以相比。
石渠宝笈
清乾隆、嘉庆间宫廷书画著录书,共有三编,初编成书于乾隆十年(1745年),共四十四卷;续编成书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共四十卷;三编成书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共二十八函,一百二十册。书中收录了清朝宫廷所藏五帝御笔、历朝书画、本朝书画以及少量的碑帖和织绣作品近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