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士慎春风香国图轴
【汪士慎春风香国图轴】
新00168254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春风香国图》轴,清,汪士慎绘,纸本,设色,纵95厘米,横60.2厘米。
  画幅右上款识:“春风香国。青衫书屋,士慎。庚申仲春。”下钤“汪士慎印”、“汪近人”印,迎首钤“富谿”印。
  “庚申”为清乾隆五年(1740年),汪士慎时年55岁。
  右下角鉴藏印钤“李一氓五十后所得”、“无所住斋”、“清净”印。
  图中画梅、兰、竹、白牡丹四物。位“四君子”之列的梅、兰、竹是文人画中常见的题材,用以象征文人雅士的高洁品格,而牡丹则往往在宫廷绘画中出现,具有富丽华贵的贵族趣味。将两者集于一幅画面之中,这不能不说是汪士慎的一个创意。全图突出一个“香”字,表现春天的勃勃生机。在汪士慎的笔下,春天不是百花争艳,万紫千红,而是冷艳清丽,幽香缥缈,悄然生长着的稚嫩的梅枝和幽篁,随风摇曳的兰花,甚至白牡丹,也变得幽雅而含蓄。这正是汪士慎独特的审美趣味。图中的墨笔与牡丹枝叶的绿色以及白色的花朵奠定了淡雅的冷色基调,红色的兰花是点睛之笔,使画面在清冷疏秀之中不乏生动活泼的韵致。汪士慎的花卉不仅具有人格化的品质,也是他清高孤傲、安贫守素的自身写照。

撰稿人:杨丽丽


关键词: 汪士慎 文人画 花卉

汪士慎

汪士慎(1686—1762年),字近人,号巢林,别号溪东外史、晚春老人等,原籍安徽歙县,久居江苏扬州。擅诗文书画,为“扬州八家”之一。书法以分隶最工,宗法汉人。晚年双目失明,但仍能书画,金农谓其“盲于目不盲于心”。亦精篆刻。著有《巢林诗集》行世。

文人画

亦称“士夫画”,泛指中国古代社会中文人、士大夫创作的绘画,以区别于民间和宫廷绘画,在北宋经苏轼、文同等人倡导,遂大行其道。文人画多取材于山水、花鸟,标举“士气”,讲求笔墨情趣,强调神韵,并重视文学修养,对绘画中意境的表达以及水墨写意等技法的发展有相当大的影响。

花卉

古建筑彩画绘画的一种题材。清代中期之前多画绿叶子花卉,清代晚期画黑叶子花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