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杓绿墅堂图卷
【袁杓绿墅堂图卷】
新00119814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绿墅堂图》卷,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袁杓绘,绢本,设色,纵41.8厘米,横207厘米。
  本幅题:“绿墅堂。戊戌春向翁学长先生教,邗上袁杓拟意。”钤“袁杓”、“绍衣”印2方。“戊戌”即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
  清代扬州地区曾出现了一批专攻亭台楼阁的界画作家,以袁江袁耀为代表,有“袁氏画派”之称。承袭二袁画法者有倪灿、李庆、袁杓、袁雪等人。此幅画法明显传袁江、袁耀父子衣钵,只是将二袁所擅长的长轴巨屏形式变为手卷。与表现形式相适应,在技法上,袁杓的建筑笔法较为粗放,设色较为淡朴,而作为建筑背景的山水由躁动趋于平和,由此营造出的视觉效果也由袁氏父子的缥缈超凡、宛若仙境而变为平实自然,更近实景。此幅楼阁作品代表了袁氏传派的艺术水平。
撰稿人:傅东光

袁杓

袁杓(生卒年不详),字绍衣,扬州人。未见画史记载,绘画风格与袁江、袁耀相近似,可能为袁氏后人。

界画

指依靠界笔直尺划线的绘画。以宫室、楼台、屋木等建筑为表现对象,又称“宫室画”、“屋木画”。

袁江

袁江(约 1671—1746年以后),字文涛,江都(今江苏扬州)人。擅画山水楼阁。早年师法仇英,中年继而临摹古人画,在传统基础上创出自己的新路。其界画在清代被推为第一。

袁耀

袁耀(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18世纪中期),字昭道,江都(今江苏扬州)人,袁江之子。生平资料很少,《画人补遗》一书中称其“山水楼阁尚能守家法”。工于山水楼阁界画,继承了唐宋及明代仇英青绿山水的画法。笔墨严整工细,设色艳丽浓郁,与父袁江同为清代界画代表人物。

手卷

中国传统书画装裱形式之一种,有严格而规范的装裱工艺手法。手卷自右向左横向展示,便于案头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