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皮鼓】
故00229213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单皮鼓,清,径26厘米,高8厘米。
单皮鼓,简称单皮,因仅一面蒙皮而得名,又名板鼓。鼓框用厚而坚硬的木料制成,圆形,鼓腔内呈喇叭形,鼓面中间稍隆起为鼓心,直径约两寸。鼓面墨印“加工选料”一枚,手持“真马正兴”条幅的天官模样两人,鼓心内也有同样一人,另贴有广告纸两张,有着注明商标、谨防假冒的用途。
演奏时,单皮鼓空悬在系有绳子的竹制或木制的鼓架上,用两根鼓签敲击。在戏曲演唱时,共用拍板和单皮来营造板眼,强拍处击打拍板是为“板”,弱拍或次强拍处击打单皮是为“眼”。单皮用来点眼,帮助演员把握演唱节奏,尤其是京剧中青衣拖腔长而婉转,更离不开单皮。因而,单皮在戏曲伴奏乐队中居于指挥地位。
单皮鼓,简称单皮,因仅一面蒙皮而得名,又名板鼓。鼓框用厚而坚硬的木料制成,圆形,鼓腔内呈喇叭形,鼓面中间稍隆起为鼓心,直径约两寸。鼓面墨印“加工选料”一枚,手持“真马正兴”条幅的天官模样两人,鼓心内也有同样一人,另贴有广告纸两张,有着注明商标、谨防假冒的用途。
演奏时,单皮鼓空悬在系有绳子的竹制或木制的鼓架上,用两根鼓签敲击。在戏曲演唱时,共用拍板和单皮来营造板眼,强拍处击打拍板是为“板”,弱拍或次强拍处击打单皮是为“眼”。单皮用来点眼,帮助演员把握演唱节奏,尤其是京剧中青衣拖腔长而婉转,更离不开单皮。因而,单皮在戏曲伴奏乐队中居于指挥地位。
撰稿人:孙召华
天官
天官:天官名为上元一品赐福天官,由青、黄、白三气结成。每逢正月十五日,即下人间校定人之罪福。
板眼
板眼:传统唱曲时常以鼓板按节拍,凡强拍均击板,故称该拍为板,次强拍和弱拍则以鼓签敲鼓或用手指按拍,分别称“中眼”、“小眼”,合称板眼。
京剧
京剧:京剧之名始见于清光绪二年(1876年)的《申报》,历史上曾有皮黄、二黄、黄腔、京调、京戏、平剧、国剧等称谓。京剧的形成大致经历了两次合流:秦徽合流与徽汉合流。徽班自乾隆年间进京后,以唱二黄调为主,时值京腔(高腔)、秦腔已先行流入北京,徽班在演唱二黄、昆曲、梆子、啰啰诸腔的基础上,兼容并蓄,秦腔班的演员有些加入徽班,形成徽、秦两腔合作的局面。道光年间,汉调(又称楚调)进京,汉调的西皮调与二黄调第二次合流。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京师梨园出现一番新的气象,领班的主要演员由旦角变为生角,剧目以老生为主,唱、做并重。
指挥
军事编制单位。五代时的后唐已有此编制,即营的组织。至宋代,指挥成为最重要和最普遍的军事编制单位。军队的屯戍和调动往往打乱军与厢的编制而以指挥为基本军事单位,额定兵员500人。宋代指挥的统兵官为指挥使与副指挥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