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霞式琴】
故00169243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落霞式琴,明,落霞式,通长123.7厘米,隐间116厘米,额宽19厘米,肩宽21.5厘米,尾宽12厘米,厚5.7厘米。清宫旧藏。
琴为桐木斫成。通体髹黑漆,间有红道,纸地瓦灰胎,漆灰伤处板上可见刀刻痕迹,发蛇腹间牛毛断。长圆形龙池,圆形凤沼。蚌徽,紫檀岳山,紫檀焦尾只存其一,玉轸足。琴头伤损严重。
琴为桐木斫成。通体髹黑漆,间有红道,纸地瓦灰胎,漆灰伤处板上可见刀刻痕迹,发蛇腹间牛毛断。长圆形龙池,圆形凤沼。蚌徽,紫檀岳山,紫檀焦尾只存其一,玉轸足。琴头伤损严重。
撰稿人:郑珉中
隐间
隐间指古琴琴面从岳山到龙龈的距离,即有效弦长。
落霞式
在明初永乐十一年刊印的《太音大全集》的历代琴式之后,列“有说无样琴”,其中有“落霞·汉武内传,庄女从东方来弹落霞之琴”。康熙三十年刊印的《德音堂琴谱》中,始画出落霞琴式,不分项腰,自头至尾宽窄一致,作大小相似的内收一四连弧形。传世落霞琴,多为明代嘉靖年间制品,其头尾较狭,中间较阔,由头到肩作内收稍短之四连弧,中部作稍长之五连弧,腰下至尾作稍短之三连弧,共作十二连弧形。
龙池
位于琴底上方的出音孔称“龙池”。
凤沼
位于琴底下方的较小的出音孔称“凤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