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彩画中和韶乐敔
【木彩画中和韶乐敔】
故00170086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木彩画中和韶乐敔,清,通高68厘米,座长70.5厘米,座宽37厘米
  敔(音羽),木制,状如伏虎,双耳竖立,白额吊睛,红口利齿,表面髹虎皮纹,下承以金漆趺座。虎背正中开槽,列植二十七片表面髹彩漆的长方形木片,三片为一组,称为龃龉,是受击发音的部位。趺座一侧伸出两耳,用以置放敔的击具籈(音真)。籈截竹筒而成,从中劈开并削去一半,剩下的一半析为二十四根细竹条。演奏时,以籈逆刮龃龉而发音。
  敔是历代宫廷雅乐的礼制乐器,在明清宫廷中也专用于中和韶乐,是“八音”之中木之属的乐器。在一首乐曲即将结束时,以敔的声音作为终止音,接着乐队指挥器麾放下,中和韶乐演奏完毕。
撰稿人:孙召华
关键词: 金漆 中和韶乐 指挥

金漆

家具上常用的金漆为《髹饰录》所谓的“罩金漆”,其工艺为在木胎漆地上贴饰金箔,上面再罩透明漆。

中和韶乐

中和韶乐在清代乐制中的规格最高,被儒家看成是教化、统治人的工具,因而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备至的宫廷雅乐。中和韶乐主要用于郊庙祭祀和朝会典礼。演奏乐器包括:鎛钟、特磬、编钟、编磬、建鼓、篪、排箫、埙、箫、笛、琴、瑟、笙、搏拊、柷、敔、麾等,全部乐器使用材料包括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即八音俱全,符合古代儒家“大乐与天地同和”的礼乐思想。

指挥

军事编制单位。五代时的后唐已有此编制,即营的组织。至宋代,指挥成为最重要和最普遍的军事编制单位。军队的屯戍和调动往往打乱军与厢的编制而以指挥为基本军事单位,额定兵员500人。宋代指挥的统兵官为指挥使与副指挥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