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红漆描金云龙纹椟竹管排箫
【木红漆描金云龙纹椟竹管排箫】
故00169650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木红漆描金龙纹椟竹管排箫,清康熙,通高33.7厘米,宽35.8厘米,厚3.3厘米,管内径0.9厘米。
  排箫,即编管竖吹箫类乐器,因竹管长短参差不齐排列在一起而得名,也称为“参差”、“比竹”,又因形如凤凰展翅而得名“凤箫”。该排箫16根竹管粗细一致,上口平齐,以管身的长短来区分音高,管愈长则音愈低。管面各描金律名,分两翼排列,均按低音至高音顺序排列,分别对应清代乐律中的八阳律、八阴吕。竹管外用木椟固定,椟面髹红漆、描金双龙戏珠纹样,富有皇家气派。
  在明清时期,排箫专用于中和韶乐,是“八音克谐”中竹之属的乐器,是天地尊神和皇帝至高无上身份的象征。排箫在古代中国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河南淅川下寺春秋晚期楚国墓葬中出土有石排箫,著名的战国时期曾侯乙墓中出土有竹排箫。排箫原本没有椟架,元代以后出现椟式排箫,逐渐专用于皇宫,民间已难觅排箫的踪影。
撰稿人:孙召华

描金

瓷器装饰手法之一。其工艺是以毛笔蘸调和好的金粉,在烧好的瓷器上描绘图案花纹,然后入炉经低温烘烧而成。描金创烧于北宋定窑,南宋人周密《志雅堂杂钞》记载:“金花定碗用大蒜汁调金描绘,然后再入窑烧,永不复脱。”用大蒜汁调和金粉是利用其天然的粘性。明清的景德镇御窑厂亦常用描金装饰颜色釉瓷器,如著名的宣德鲜红釉描金器、弘治黄釉描金器、乾隆窑变釉描金器等。

龙纹

陶瓷器装饰纹样之一种。明、清两代是陶瓷器以龙纹为装饰的全盛时期,主要采用釉上、釉下彩绘方法,亦有印花、刻划等工艺。龙的体态有较多变化,常见有云龙、戏珠龙、海水龙、螭龙、行龙、立龙、正面龙、侧面龙、夔龙等。

排箫

竹制管乐器,偏排竹管为之。排箫有不同种类,音色有一种空空的感觉,能使产生一种遥远悠久的联想。

中和韶乐

中和韶乐在清代乐制中的规格最高,被儒家看成是教化、统治人的工具,因而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备至的宫廷雅乐。中和韶乐主要用于郊庙祭祀和朝会典礼。演奏乐器包括:鎛钟、特磬、编钟、编磬、建鼓、篪、排箫、埙、箫、笛、琴、瑟、笙、搏拊、柷、敔、麾等,全部乐器使用材料包括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即八音俱全,符合古代儒家“大乐与天地同和”的礼乐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