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镶东珠耳环
【金镶东珠耳环】
新00156226-1/2,新00156226-2/2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金镶东珠耳环,清,一对,长2.3厘米。
  耳环为金托,镶三颗东珠,珠质光洁润泽,颗颗饱满。
  此耳环式样简约大方,是清宫皇后所用之饰物。
  清廷将产在满族龙兴之地——东北松花江流域的珍珠称为“东珠”,视之为珠宝饰物中品级最高者。凡是表面光泽呈半透明状、质地结实凝重、形状圆浑且颗粒较大有异彩者均被视为上品。
  中国自汉代就有妇女戴耳环的记载,多用金、玉、珠、宝石等珍贵材料制作。清代后妃戴耳环有身份等级之别,穿朝服时,皇后所戴耳环各镶三颗东珠,妃嫔所戴嵌一对珍珠,平时随意。
撰稿人:王硕
关键词: 东珠 满族 松花

东珠

清朝的冠服制度中特别讲究用东珠。东珠是珍珠的一种,古人依产地的不同把珍珠划分为南北两大系,而清朝则把产生于东北地区的北珠称为“东珠”。东珠是湖珠,色白而透明度较差,但因它产量极少,所以成为贵重之物。清朝的冠服制度只有皇帝、皇太后、皇后佩戴东珠朝珠,帽顶等所嵌东珠的数量也按亲王,郡王,贝勒等级有严格的限制。

满族

满族,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源于女真。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1635年皇太极改女真族为满洲(今称满族)。

松花

指松花江石,本名“乌拉玉”,又称“松花玉”,出自东北松花江畔。因其产于清朝始祖的发祥地,故清圣祖康熙选用此种石料为宫廷御用砚材,并撰《制砚说》以志此事。此后,制作松花江砚遂成为清代宫廷的定制。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松花江砚制作数量较多,至嘉庆、道光朝以后则停止采伐松花江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