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云龙纹炉
【玉云龙纹炉】
故00085169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玉云龙纹炉,宋,高7.9厘米,口径12.8厘米。
  炉青玉质。体圆形,侈口,无颈,垂腹,圈足外撇,两侧对称饰兽首吞耳。通体以“工”字纹为地,上饰游龙、祥云和海水纹。器内底阴刻乾隆七言诗一首:
  何年庙器赞天经,刻作飞龙殿四灵
  毛伯邢侯周制祖丁父癸似商形。
  依然韫匵阅桑海,所惜从薪遇丙丁。
  土气羊脂胥变幻,只余云水淡拖青。
  末署“乾隆戊戌孟秋御题”。
  宋时,受理学“格物致知”思想的影响,文玩鉴赏成为时尚,对三代青铜器的研究也颇有成果。于是宋代的玉器形制便又多出了一个类别,那就是仿古青铜器玉器,简称仿古玉器。本器即以青铜簋为蓝本,但在器型和纹饰上多有增损变化,玉料也不是黄色。
撰稿人:赵桂玲

龙纹

陶瓷器装饰纹样之一种。明、清两代是陶瓷器以龙纹为装饰的全盛时期,主要采用釉上、釉下彩绘方法,亦有印花、刻划等工艺。龙的体态有较多变化,常见有云龙、戏珠龙、海水龙、螭龙、行龙、立龙、正面龙、侧面龙、夔龙等。

阴刻

阴刻:将图像、文字以凹陷形式雕刻。

四灵

指南宋时四位著名的诗人,即徐照(灵辉)、徐玑(灵渊)、翁舒(灵舒)、赵师秀(灵秀),他们的名字里都有一个“灵”字,时人称为“永嘉四灵”。

周制

《履园丛话》中云:“周制之法,惟扬州有之。明末有周姓者,始创此法,故名周制。”其法以金、银、珠宝等嵌于檀、梨、漆器之上。

毛伯邢侯

周代青铜器铭文中出现的人名。毛伯见于西周“班簋”铭,是穆王时期人,毛伯族的首领,名班,又称毛公。乾隆在御制诗中引用毛伯、刑侯名,并非特指某人而是泛指周代的祖先。

祖丁父癸

祖丁是商王之一,父癸是商、周两代青铜器铭文中经常出现的人名,并非一人。乾隆御制诗中借此二人名,泛指商代的祖先。

羊脂

形容玉质白中透出微黄,其质感似羊脂般细润、莹滑的专用术语。

三代

指夏、商、周三个朝代。

仿古玉器

自宋代始,仿古铜器的玉器制作逐渐形成了传统,以后历代多有沿袭,成为玉器形制的一个重要类型。从清代开始,仿古玉器已不局限于仿古铜器,还包括其它的一些形制,如仿汉代玉佩等。这一类玉器在造型、纹饰及名称上均仿古青铜器,只是尺寸小的多,选料多见黄色。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是根据古铜器意韵进行玉器的创作;二是模仿青铜器完全复古。从清代始,仿古玉器已不局限于仿古铜器,还包括其它一些类型,如仿汉代玉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