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龙柄魁】
故00086811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白玉龙柄魁,元,高4.9厘米,口径13.9厘米,底径10厘米。
白玉质,微闪青,圆口。外壁通体浮雕两条呈行进状态中的龙,龙身细长无鳞,皆四爪张开,呈车轮状。一侧以龙首作柄,龙张口吐舌,上下唇皆外翻。平底无足。
这种玉器造型来源于汉代的魁,原为盛羹的器物,以单柄外向的龙首为主要形制特点。龙为最高等级的神兽,符合“魁”字中“首、大”的意义。魁最早常以陶、木为之,两汉、魏晋时铜质魁较多,又称“龙铜魁”。玉质魁目前发现最早者为南京大学博物馆所藏的刻有辽代契丹文字的龙柄玉魁,为辽皇室用玉,器形与此器类似,已演变为酒器。
魁这种器物主要流行于北方的汉人和少数民族中,直到元时还广泛使用。
白玉质,微闪青,圆口。外壁通体浮雕两条呈行进状态中的龙,龙身细长无鳞,皆四爪张开,呈车轮状。一侧以龙首作柄,龙张口吐舌,上下唇皆外翻。平底无足。
这种玉器造型来源于汉代的魁,原为盛羹的器物,以单柄外向的龙首为主要形制特点。龙为最高等级的神兽,符合“魁”字中“首、大”的意义。魁最早常以陶、木为之,两汉、魏晋时铜质魁较多,又称“龙铜魁”。玉质魁目前发现最早者为南京大学博物馆所藏的刻有辽代契丹文字的龙柄玉魁,为辽皇室用玉,器形与此器类似,已演变为酒器。
魁这种器物主要流行于北方的汉人和少数民族中,直到元时还广泛使用。
撰稿人:徐琳
关键词:
浮雕
浮雕
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纹饰或物象的一种雕塑。按凸起高度的不同,可分为高浮雕、深浮雕、浅浮雕等,也有几种雕刻技法结合使用的形式,多见于高精繁杂的雕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