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骑凤仙人】
新00200644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白玉骑凤仙人,宋,高7.8厘米,宽5.4厘米,厚2.2厘米。
白色玉质,立体圆雕高髻簪花仙人骑坐于凤鸟之背,袍袖飞扬。凤身下承流云,凤尾铺展如花。凤尾及流云均双层透雕。凤翅满饰平行阴刻线,并以一条横阴刻线分割。这都是典型的宋代玉雕特征。
此玉雕表现的是“弄玉乘鸾”的故事。据汉刘向《列仙传》记载,秦穆公时有名萧史者,善吹箫。穆公之女弄玉对他十分仰慕,下嫁与萧史为妻。萧史教弄玉凤鸣。穆公因此为萧史、弄玉筑凤台。二人居凤台数年,一日双双乘凤而去。此故事在后世引申为求得佳偶或女子升仙。以此为题材的玉雕作品,甚为罕见,目前仅见此一例。
本器玉质莹润、碾琢精美、抛光细腻、造型别致,是宋代玉雕的上乘之作。
白色玉质,立体圆雕高髻簪花仙人骑坐于凤鸟之背,袍袖飞扬。凤身下承流云,凤尾铺展如花。凤尾及流云均双层透雕。凤翅满饰平行阴刻线,并以一条横阴刻线分割。这都是典型的宋代玉雕特征。
此玉雕表现的是“弄玉乘鸾”的故事。据汉刘向《列仙传》记载,秦穆公时有名萧史者,善吹箫。穆公之女弄玉对他十分仰慕,下嫁与萧史为妻。萧史教弄玉凤鸣。穆公因此为萧史、弄玉筑凤台。二人居凤台数年,一日双双乘凤而去。此故事在后世引申为求得佳偶或女子升仙。以此为题材的玉雕作品,甚为罕见,目前仅见此一例。
本器玉质莹润、碾琢精美、抛光细腻、造型别致,是宋代玉雕的上乘之作。
圆雕
即立体雕,约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如红山文化中的玉鸟、含山文化中的玉人等,都是早期圆雕的代表作。此技以后各代多有发展,至清代趋于鼎盛。
高髻
唐代妇女发髻十分丰富,有十几种之多。这件女陶俑发髻象单刀一样高高耸起,略微偏梳一侧,大概是文献中提到的偏梳髻。
透雕
雕刻技法之一。一种是在浮雕的基础上镂空背景部分,有单面雕、双面雕之分。另一种介于圆雕和浮雕之间,常用于民间床、窗、梁、护板的雕刻中。
阴刻
阴刻:将图像、文字以凹陷形式雕刻。
刘向
刘向(公元前79-前8年),字子政,初名更生,沛(今江苏沛县)人。西汉著名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出身于西汉宗室,汉高祖刘邦之弟楚元王刘交的四世孙。专心于经学,遂成为经学大师。汉平帝河平三年(公元前26年)受诏领校中秘图书,从此将全部精力投入学术研究,尤其在古籍整理方面成绩斐然。著有《尚书洪范五行传》、《世说新语》、《五经通义》、《五经要义》等,另有《文集》6卷均已亡佚。明人辑有《刘中垒集》。
抛光
玻璃制作的最后一道工序。即在器物制成后,将其表面磨平、磨光,显现出玻璃质的内蕴光泽。抛光的精与粗直接影响器物的艺术水平,因此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