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明宣宗谥册
青玉明宣宗谥册
青玉明宣宗谥册局部
【青玉明宣宗谥册】
故00167254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青玉明宣宗谥册,宣德十年(1435年),长24.7厘米,宽9.6厘米,厚1.1厘米。
  谥册10片,黄织金缎将10片连接。每片均是4条拼成,册第1页和第10页各刻四条描金龙,第2-9页刻谥文,内有:孝子嗣皇帝臣祁镇(正统)谨再拜稽首,描金字。因明宣宗于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初三去世,按规定:皇帝去逝的第二年才称下任皇帝年号。所以,此册为正统即位时上谥,但仍称宣德十年。
  由皇帝尊号、谥号、庙号、年号、陵寝号等构成的名号系统,一般认为源于周朝,秦废之,自汉朝恢复后始终延续,并形成了一整套制度。谥法就是通过对死者的道德功业进行评价起到抑恶扬善、维护封建礼制的作用。
撰稿人:恽丽梅
关键词: 织金 织金缎 描金 庙号

织金

亦称库金,是清代宫廷御用品,因织成后要交清宫内务府存放于缎库而得名。纹饰多为金线织出的显花,但有时也使用银线。不论织金、织银,同属一类品种。织金有织金锦和织金缎之分。

织金缎

以缎组织为基础组织,以金线为主体表现,大量用金的丝织品。

描金

瓷器装饰手法之一。其工艺是以毛笔蘸调和好的金粉,在烧好的瓷器上描绘图案花纹,然后入炉经低温烘烧而成。描金创烧于北宋定窑,南宋人周密《志雅堂杂钞》记载:“金花定碗用大蒜汁调金描绘,然后再入窑烧,永不复脱。”用大蒜汁调和金粉是利用其天然的粘性。明清的景德镇御窑厂亦常用描金装饰颜色釉瓷器,如著名的宣德鲜红釉描金器、弘治黄釉描金器、乾隆窑变釉描金器等。

庙号

新嗣皇帝为已逝皇帝所上牌位之号称庙号,一般开国之帝称“祖”,后世有德之帝称“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