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发神谶碑-碑文之一
天发神谶碑-碑文之二
天发神谶碑-碑文之三
天发神谶碑-碑文之四
天发神谶碑-碑文之五
天发神谶碑-碑文之六
天发神谶碑-碑文之七
天发神谶碑-碑文之八
天发神谶碑-碑文之九
天发神谶碑-碑文之十
天发神谶碑-碑文之十一
天发神谶碑-碑文之十二
天发神谶碑-碑文之十三
天发神谶碑-碑文之十四
天发神谶碑-碑文之十五
天发神谶碑-碑文之十六
天发神谶碑-碑文之十七
天发神谶碑-碑文之十八

【宋拓三国天发神谶碑】

新00046692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天发神谶碑》,吴天玺元年(276年)所立。公元264年,三国吴孙皓继帝位,昏庸残暴,政局日渐险恶。276年,改元天玺,为了稳定人心,制造天降神谶文的舆论,以为吴国祥瑞而刻此石。相传为皇象书,但无确据。
  此碑上段21行,行5字,“詔遺”1行6字,“大吴”1行7字;中段17行,行7字;下段10行,行3、2、1字不等。原碑刻于江宁(今南京市)天禧寺。宋元祐六年(1091年)胡宗师将碑移至转运司后圃筹思亭,不知何时又移江宁学尊经阁,嘉庆十年(1805年)三月校官毛藻印刷《玉海》,不慎失火,此石尽毁。原石上段有元祐六年胡宗师跋,崇宁元年(1102年)石豫刻跋,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耿定又刻跋,清代翁方纲又在石下段刻“北平翁方綱來觀”七字。
  《天发神谶碑》的书法被康有为叹为“奇伟惊世”。书碑者以隶书笔法写篆,起笔处极方且重,转折处外方内圆,下垂处中锋收笔呈悬针状,棱角分明的字形显示了威严厚重的力量,为历代书家所称道。宋黄伯思云:“吴时有《天发神谶碑》,若篆若隶,字势雄伟。”
  此拓本为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北宋拓本,是已知传世的最旧拓本,为剪条装册,只存碑文,无胡宗师、石豫二跋,中段十四行“敷垂億載”之“敷垂”二字完好,中段末“吴郡”之“吴”字口部稍损,“郡”字完好,其它稍损笔划处甚多。有宋“北海開國陸伀之印”及“永保萬年”等藏印二百余方。
  清王昶《金石萃编》,王壮弘《增补校碑随笔》、张彦生《善本碑帖录》等书著录。TAG标签耗时:0.042088031768799 秒

撰稿人:许国平


关键词: 神谶 孙皓 皇象 翁方纲 北平 康有为 黄伯思 王昶
问题反馈
图书馆

图书馆

视听馆

视听馆

故宫旗舰店

故宫旗舰店

全景故宫

全景故宫

v故宫

v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