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拓唐九成宫醴泉铭(库装本)
九成宫醴泉铭(库装本)-碑文之一
九成宫醴泉铭(库装本)-碑文之二
九成宫醴泉铭(库装本)-碑文之三
【宋拓唐九成宫醴泉铭(库装本)】
新00045736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故宫收藏的《九成宫醴泉铭》的北宋拓本,除明代李祺藏本外,还有明库装本一册。
  这一册于明清两代久存宫内。清末帝溥仪逊国,交接之际所储图籍碑版散失颇多,此即在内。初由京师韩麟阁以五百金购得,后经二十年转到萧山朱文钧手。据朱氏回忆:“岁壬申(1933年)秋,是碑由韩氏再出,经津贾方雨楼复鬻于庆云堂张彦生。彦生持以示予,予三十年来颇蓄汉唐碑版,惟《醴泉》仅一明拓未凿本,求一宋拓稍佳者不可得。忽睹此本,洞心骇目,几疑梦寐。张以重价要予,磋商累日。时予贫甚,不得已乃斥卖藏画,并称贷以予之,乃克成交,此予得碑之始末也。”(朱文钧:《欧斋石墨题跋》)
  碑文内“重譯来王”之“重”字完好(见第四开)。“南踰丹徼”的“丹”字,横画右端收笔处见石花分开而尚未并成一笔(见第四开)。“长廊四起”之“四”字犹存(见第二开)。这些地方证明此本早于南宋拓,而又可与李祺本互证,都是该碑未曾剜凿时拓出,应视为醴泉铭留在人间的双璧。
  五十年代朱氏后人将此本捐献故宫博物院。
  宋欧阳修《集古录》,王昶《金石萃编》,张彦生《善本碑帖录》,朱文钧《欧斋石墨题跋》,马子云、施安昌《碑帖鉴定》等书著录。
撰稿人:施安昌

九成宫

九成宫是唐代的著名宫殿,在今陕西麟游县西。本为隋代仁寿宫,唐太宗贞观五年(631年)重修,为皇家避暑之所,因山有九重而改名为九成宫,现遗址已不存。

明库装本

明代内府庋藏碑帖善本,往往有一种统一的装潢,即经折装,用纸板做封面、底,外裹以蓝绢。题签为白纸,贴封面当中。开本较大,这种特别的装裱形式称为库装本。

朱文钧

朱文钧(1882—1937年),字幼平,号翼盦,浙江萧山人。博学经史诗文,曾入同文馆学俄文、英文,后留学牛津大学。1929年,由故宫博物院聘为专门委员,负责鉴定书画碑帖。家藏文物古籍甚富,碑帖多罕见珍秘之本。著作有《欧斋石墨题跋》、《〈左传〉杜注补》等。

王昶

王昶(1725—1806年),字德甫,号述庵,又号兰泉,江苏青浦(今属上海市)人。清学者。乾隆年进士,官至邢部右侍郎。好金石之学,收罗商周铜器及历代石刻拓本一千五百余种,编为《金石萃编》一百六十卷。能诗词、古文。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北宋著名政治家。以文章著称于世,为唐宋古文八家之一。主修《新唐书》和《新五代史》。书法字体新丽,神采秀发,自成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