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勤礼碑
颜勤礼碑(封面)
颜勤礼碑(册页1)
颜勤礼碑(册页2)
颜勤礼碑(册页3)
颜勤礼碑(册页4)
颜勤礼碑(册页5)
颜勤礼碑(册页6)
颜勤礼碑(册页7)
颜勤礼碑(册页8)
颜勤礼碑(册页9)
颜勤礼碑(册页10)
颜勤礼碑(册页11)
颜勤礼碑(册页12)
颜勤礼碑(册页13)
颜勤礼碑(册页14)
颜勤礼碑(册页15)
颜勤礼碑(册页16)
颜勤礼碑(册页17)
颜勤礼碑(册页18)
颜勤礼碑(册页19)
颜勤礼碑(册页20)
颜勤礼碑(册页21)
颜勤礼碑(册页22)
颜勤礼碑(册页23)
颜勤礼碑(册页24)
颜勤礼碑(册页25)
颜勤礼碑(册页26)
颜勤礼碑(册页27)
颜勤礼碑(册页28)
颜勤礼碑(册页29)
颜勤礼碑(册页30)
颜勤礼碑(册页31)
颜勤礼碑(册页32)
颜勤礼碑(册页33)
颜勤礼碑(册页34)
颜勤礼碑(册页35)
颜勤礼碑(册页36)
颜勤礼碑(册页37)
颜勤礼碑(册页38)
颜勤礼碑(册页39)
颜勤礼碑(册页40)
颜勤礼碑(册页41)
颜勤礼碑(册页42)
颜勤礼碑(册页43)
颜勤礼碑(册页44)
颜勤礼碑(册页45)
颜勤礼碑(册页46)
颜勤礼碑(册页47)
颜勤礼碑(册页48)
颜勤礼碑(册页49)
颜勤礼碑(册页50)
颜勤礼碑(册页51)
颜勤礼碑(册页52)
颜勤礼碑(册页53)
颜勤礼碑(册页54)
颜勤礼碑(册页55)
颜勤礼碑(册页56)
颜勤礼碑(册页57)
颜勤礼碑(册页58)
颜勤礼碑(册页59)
颜勤礼碑(册页60)
【颜勤礼碑】
新00045406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31.8×37.7厘米。
  民国拓本。石1922年出土于陕西长安旧藩廨库基中,现存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
唐大历十四年(779年)。颜真卿撰并书。端雅舒展,寓巧于拙,雍容大方,颇具大唐气象。

  《欧斋藏碑帖目录》著录:
  颜勤礼碑
  大历十四年。颜真卿书。丙寅属签。辛未自跋。五十六开。跋二开。一册。购价八元。  另纸自题。十二开。一册。购价一千五百元。
撰稿人:秦明
关键词: 颜真卿

颜真卿

颜真卿(709—785年),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一说临沂(今属山东)人。唐代书法家。曾任平原(今属山东)太守,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世称“颜平原”、“颜太师”、“颜鲁公”等。书法初学褚遂良,后请教张旭,深悟笔法。参用篆书笔意写楷书,真书笔力弥满,端庄雄伟,气势森严,行书遒劲郁勃,阔达自在,书风明显区别于二王(羲之,献之)和唐初诸家,对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世称“颜体”。与当时另一位书法家柳公权并称“颜柳”。唐人《书评》论其书:“如荆卿按剑,樊哙拥盾,金刚嗔目,力士挥拳。”传世墨迹有正书《自书告身》、行书《祭侄文稿》和《刘中使帖》,碑刻有《争座位帖》、《多宝塔碑》、《东方画赞》、《颜家庙碑》、《麻姑仙坛记》、《颜勤礼碑》、《中兴颂》等。后人辑有《颜鲁公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