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拓本。“获”、“轫”二字已损,“马”、“卑”、“于”等字未损。朱翼盦及家属捐赠。石现存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
唐广德元年(763年)。颜真卿撰并书,李秀岩补勒。苍劲雄厚,丰伟刚健。
《欧斋藏碑帖目录》著录:
臧贞节碑
广德元年。颜真卿书。辛未自跋。三十九开。跋二开。一册。辛未五月购于富华阁。价四十元。
《欧斋石墨题跋》记载:
臧贞节碑
广德元年(763)。颜真卿书。辛未自跋。一册。
此碑末行“待诏光禄卿李秀岩”下二字,《金薤琳琅》释作“篆额”,《金石萃编》释作“题额”,今经细审,二家之说皆非也。盖上一字是“挹”,下一字是“讳”,挹讳犹言填讳。挹,有挹而注之之义,谓于石之空处,挹取所讳之字以注之也。钱竹汀《十驾斋养新录》引彭王傅徐浩碑,浩次子岘所书,碑末“表侄河南府参军张平叔题讳”十二字。元刻麻衣子神宇碑,孛术鲁翀撰,其子孛术鲁远书,“南阳贡士李衎填讳”,正用徐岘之例。叶鞠裳《语石》引唐碑大历九年张锐墓志,钱庭篠文,父张(巾臽)书,“姊夫李希华题讳”。宋黄州判官从政魏玠圹志,嘉定癸未明年之三月男汝砺文,后亦有填讳姓名。宝祐元年带御器械张埙圹志,后题“子莱孙等识,刘仰祖填讳”。义国夫人虞氏志,“德祐乙亥孤哀子赵孟榕泣血谨志,眷末赵时弥填讳”。按以上所引,皆为后来圹志填讳之例。所不同者,唐为“题”,宋以后皆用“填”耳,然皆不及此碑,可见此“挹讳”二字。拓本多不能辨,故自明以后著录者皆以意为之,或云篆额,或云题额,遂致唐碑题讳之外,前无人知尚有挹讳之别也。按挹义与填义相近,且其文雅训,《说文》:挹,舒也,亦有抒写之意。惟两家所引唐宋诸石皆为亲讳。张锐志则父为子讳,其例已仅。若此碑则书撰俱出鲁公,何以尚用挹讳之例,此不可解。碑中“怀恪”字皆无劲气,不似鲁公书,其为出于秀岩摹拟无疑。又碑中“开元二年八月二十三日诏曰故具官公”,此鲁公讳而不填之证。后竟以“公”字入石,似是当时失检处。其后文“渭北节度使”五字,亦不类鲁公书,或是入石时,由习北海书者补书之也。辛未夏四月二十二日晡,阅此碑竟,因书于后,翼厂。
颜真卿
颜真卿(709—785年),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一说临沂(今属山东)人。唐代书法家。曾任平原(今属山东)太守,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世称“颜平原”、“颜太师”、“颜鲁公”等。书法初学褚遂良,后请教张旭,深悟笔法。参用篆书笔意写楷书,真书笔力弥满,端庄雄伟,气势森严,行书遒劲郁勃,阔达自在,书风明显区别于二王(羲之,献之)和唐初诸家,对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世称“颜体”。与当时另一位书法家柳公权并称“颜柳”。唐人《书评》论其书:“如荆卿按剑,樊哙拥盾,金刚嗔目,力士挥拳。”传世墨迹有正书《自书告身》、行书《祭侄文稿》和《刘中使帖》,碑刻有《争座位帖》、《多宝塔碑》、《东方画赞》、《颜家庙碑》、《麻姑仙坛记》、《颜勤礼碑》、《中兴颂》等。后人辑有《颜鲁公文集》。
徐浩
徐浩(703—782年),字季海,唐越州(今浙江绍兴)人,徐峤之之子,张九龄的外甥。官至会稽郡公、太子少师。工正、行、八分书。《新唐书》记载徐浩“尝书四十二幅屏,八体兼备,草隶尤工”。传本墨迹有《朱巨川告身》、《不空和尚碑》等。
南府
清代宫廷戏曲承应及管理机构,约设于康熙年间,府址在皇城内(今南长街南口以西)南花园。隶属于内务府,设大总管一名,乾隆年官级六品。南府下设若干机构,有内学、外学、十番学、中和乐、弦索学、钱粮处、档案房和大差处。乾隆年间民籍艺人增多,均在南府和景山官学,习惯上统称南府学生。景山只设外学、钱粮处和档案房。嘉庆年间革退部分民籍学生。道光三年(1823年)将南府和景山合并,进行了大的改组和裁减。道光七年(1827年),革去全部外学,十番学并入中和乐,改南府为升平署。
开元
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时使用的年号,共29年,始于公元713年,止于公元741年。
节度使
中国古代地方高级军政长官,自唐代开元中始置。唐初总辖地方军民两政的长官本为都督刺史,掌诸州兵马与镇戍事,行政上只管一州。开元中因边防之需,在边防重要地区设置了朔方、河东、幽州、河西、陇右、剑南、碛西、岭南8个节度使,专制一方。安史之乱以后,军事纷起,内地也相继设立节度使,与行政督察权相结合,事实上形成了中央与州之间的一级行政实体,节度使也就成为地方高级军政长官。节度使往往有兼衔,最高一级为“同平章事”,原为宰相出任节度使而置,后来非宰相者也加之,作为荣称。次一级的兼衔有“检校三公”、“检校尚书仆射”、“检校御史大夫”等,又次一级的兼衔有“散骑常侍”。兼衔往往按照节度使资历加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