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岩寺碑
灵严寺碑(封面)
灵严寺碑(册页1)
灵严寺碑(册页2)
灵严寺碑(册页3)
灵严寺碑(册页4)
灵严寺碑(册页5)
灵严寺碑(册页6)
灵严寺碑(册页7)
灵严寺碑(册页8)
灵严寺碑(册页9)
灵严寺碑(册页10)
灵严寺碑(册页11)
灵严寺碑(册页12)
灵严寺碑(册页13)
灵严寺碑(册页14)
灵严寺碑(册页15)
灵严寺碑(册页16)
灵严寺碑(册页17)
灵严寺碑(册页18)
灵严寺碑(册页19)
【灵岩寺碑】
新00045771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30.4×30.9厘米。
  清拓本。十八行“寂甲内照”之“寂”字、“内”字左边尚完好,十九行“域警诫州将延”之“警”字右未损、“延”字左半与右上角未损,二十行“硕德勤修”之“修”字未损,下“真”字上未连及石花。碑已断缺,存两石,在山东济南长清灵岩寺。
  唐天宝元年(742年)。李邕书。略显肥腴,然颇具古拙之气。

  《欧斋藏碑帖目录》著录:
  灵岩寺碑
  天宝元年。李邕书。壬申自跋。十八开。一册。己巳购于富华阁。价三十元。
撰稿人:秦明
关键词: “内” 天宝 李邕

“内”

青铜戈的部位名称,位于戈头后部。当用援戳刺敌人时,可增加力度与速度,也可以同援合力摚架对方的攻击。

天宝

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时使用的年号,始于公元742年,止于公元756年,共15年。其中开元十四年(755)爆发了安史之乱,唐王朝由盛转衰。

李邕

李邕(687—747年),字泰和,广陵江都(今江苏扬州人)。李善之子,少知名,荐为左拾遗。唐天宝初为汲郡北海太守,故人称李北海。为人辞烈义迈,刚正不阿。天宝元年(747年)被诬奸赃入狱,宰相李林甫令祁顺、罗布奭杖杀之,年70岁。北海文章、书翰、公直、词辨、义烈、英迈皆过人,时称六绝。他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杰出的书法家,善正行草书,文名满天下。《唐书》有传。其书善学王右军,又得力于王献之,行草尤为卓著。由于他天资高,并又善于吸收各家之长,故他的书法风采动人,气宇轩昂,自成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