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庙堂碑(宋翻刻)
孔子庙堂碑(封面)
孔子庙堂碑(册页1)
孔子庙堂碑(册页2)
孔子庙堂碑(册页3)
孔子庙堂碑(册页4)
孔子庙堂碑(册页5)
孔子庙堂碑(册页6)
孔子庙堂碑(册页7)
孔子庙堂碑(册页8)
孔子庙堂碑(册页9)
孔子庙堂碑(册页10)
孔子庙堂碑(册页11)
孔子庙堂碑(册页12)
孔子庙堂碑(册页13)
孔子庙堂碑(册页14)
孔子庙堂碑(册页15)
孔子庙堂碑(册页16)
孔子庙堂碑(册页17)
孔子庙堂碑(册页18)
孔子庙堂碑(册页19)
孔子庙堂碑(册页20)
孔子庙堂碑(册页21)
孔子庙堂碑(册页22)
孔子庙堂碑(册页23)
孔子庙堂碑(册页24)
孔子庙堂碑(册页25)
孔子庙堂碑(册页26)
孔子庙堂碑(册页27)
孔子庙堂碑(册页28)
孔子庙堂碑(册页29)
孔子庙堂碑(册页30)
孔子庙堂碑(册页31)
孔子庙堂碑(册页32)
孔子庙堂碑(册页33)
孔子庙堂碑(册页34)
孔子庙堂碑(册页35)
孔子庙堂碑(册页36)
【孔子庙堂碑(宋翻刻)】
新00046609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32.5×33.0厘米。
  清初拓本。“虞世”二字已剜,“推诚奉义翊戴功”等字未泐,“臣永”二字已泐。北宋王彦超再建,安祚刻字,又称“西庙堂”或“陕本”。石现存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
  原碑唐武德九年(626年)虞世南撰并书。以圆笔为主,保存了魏晋人笔意,整体自然洒脱,字体大小错落有致,变化莫测,潇洒灵动。被视为楷法极则。

  《欧斋藏碑帖目录》著录:
  孔子庙堂碑
  又明拓本。翁覃谿跋。庚午自跋。三十五开。一册。
撰稿人:秦明
关键词: 武德 虞世南 孔子

武德

唐朝高祖李渊即位后所使用的年号,也是唐朝第一个年号,共九年,始于公元618年,止于公元626年。

虞世南

虞世南(558—638年),字伯施,越州余姚(今浙江余姚)人。官至秘书监,封永兴县子,人称“虞永兴”。精书法,为唐太宗的书法导师。擅真、行体,亲承智永传授,继承二王传统。真书体方笔圆,外柔内刚,笔致圆融遒丽;行书遒媚不凡,筋力稍宽。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唐初四家”。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儒家之祖。初仕于鲁,为司寇,摄行相事,其后不用,遂周游四方。归鲁,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有弟子3000人,身通六艺者7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