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府君神道柱
杨府君神道柱
杨府君神道柱拓片
【杨府君神道柱】
新00013579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杨府君神道柱,东晋,通高82厘米,宽44厘米。
  东晋隆安三年(399年)刻石。存文7行43字,隶书体。神道柱在东汉时已出现,是树立于祠堂、陵墓等建筑物之前神道口处的石柱。神道柱有3部分:一是下部基座,即柱础;二是中部柱身,柱身上部有长方形石额刻字,额下有的饰以浮雕;三是柱顶部圆形上盖,盖上往往立有雕刻成动物或人物形状的墓镇。此件神道柱额题完整,柱身有瓦棱纹,字体猷劲,是研究神道柱形式、内容与铭刻文字的珍贵材料。
  录文:晋故巴郡察孝骑都尉枳杨府君之神道。君讳阳,字世明,涪陵太守之曾孙。隆安三年岁在己亥十月十一日立。
撰稿人:方斌
关键词: 基座 浮雕 巴郡 骑都尉

基座

也称之为台座、台子、座基、底座,通常是指垫衬在佛座下面的方(长)形石台。

浮雕

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纹饰或物象的一种雕塑。按凸起高度的不同,可分为高浮雕、深浮雕、浅浮雕等,也有几种雕刻技法结合使用的形式,多见于高精繁杂的雕刻作品。

巴郡

《史记·秦本纪》记秦王政统一天下(公元前221年)后,初并为三十六郡。《汉书地理志》载,巴郡,秦置,属益州。户十五万八千六百四十三,口七十万八千一百四十八。县十一。《晋书》载,巴郡,秦置。统县四,户三千三百。

骑都尉

官名。西汉武帝时初置,本监羽林骑,东汉属光禄勋。历代沿置。晋以皇室、外戚为奉车都尉、驸马都尉、骑都尉,皆奉朝请,即以此名义定期参加朝会。南北朝时闲散官员多以奉朝请的名义被安置在集书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