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铨行书临兰亭序卷
【冯铨行书临兰亭序卷】
新00101143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行书临兰亭序》卷,明,冯铨书,纸本,行书,纵25.5厘米,横90厘米。
  款署:“余于禊帖临写不甚径庭,今此书全不如意,冻笔之害若此,铨记。”钤印:“快雪堂”朱文长方引首印,“冯铨之印”朱文方印,“伯横”白文方印。
  此卷为冯铨临写褚摹兰亭之作,虽是临摹,但与原迹差别较大,自称为“冻笔之害”所致,实则为意临之作,用笔随性自然,不刻意求似,更多是自家面貌。后有清代翁方纲临定武兰亭及跋语。
撰稿人:王亦旻

冯铨

冯铨(1595—1672年),字振鹭,河北涿州人。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进士。天启年间任文渊阁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入清,受摄政王多尔衮征用,以大学士原衔入内院佐理机务。官至中和殿大学士。康熙年间卒,谥“文敏”,旋被削谥。

兰亭序

东晋永和九年(353年)春三月三日,王羲之、谢安、孙绰等41人,集会于会稽(今浙江绍兴)山阴兰亭,修祓禊之礼。王羲之用蚕茧纸、鼠须笔书《兰亭序》,凡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书法遒媚劲健,精美绝伦,为历代楷模。

引首

中国书画手卷的专业术语。指在本幅前面所留的空白纸方,一般用以题写书画名称或高度概括的品评,多为四字,与画心之间有隔水分开。因开卷时首先见其,故称“引首”,最早在明初出现。

翁方纲

翁方纲(1733—1818年),字正三,号覃溪,晚号苏斋,顺天大兴(今属北京市)人。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进士,官至内阁学士。博学,富藏书,工诗文,长于考证金石。书法初学颜真卿,继学欧阳询,旁涉汉隶,自成一格,与刘墉、成亲王永瑆、铁保并称“乾隆四家”。著有《两汉金石记》、《粤东金石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