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鏊行书七律诗轴
【王鏊行书七律诗轴】
新00121119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七律诗》轴,明,王鏊书,纸本,行书, 纵139.2厘米,横34厘米。
  释文:
  客里相逢又别离,道山亭下范公祠。悠悠世事回头异,落落功名入手迟。河朔气豪三伏饮,江湖天远十年思。扁舟八月秦淮去,丹桂香中好赋诗。鏊游学宫时与和仲黄君相从最密,今十有二年矣,其行也能无情乎?故为赋此。丙午岁五月九日,翰林王鏊赠。
  署款:“丙午岁五月九日,翰林王鏊赠。”钤“济之”、“太史之章”、“守溪”朱文印三方。
  此诗是王鏊为送朋友出行分别时所作并书,时年37岁。其书清劲爽健,瘦硬挺拔,结字严谨修长,系用硬毫笔所为。

撰稿人:李艳霞


关键词: 王鏊 江湖 学宫

王鏊

王鏊(1450—1524年),字济之,号守溪,学者称“震泽先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明成化十年(1474年)乡试、次年会试俱第一,廷试第三,授翰林院编修。弘治初,选侍讲学士,充讲官。后转少詹事,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元年(1506年)四月起为吏部左侍郎,与诸大臣请诛大太监刘瑾。刘瑾掌权,欲焦芳入阁,廷议独推鏊。刘瑾迫于公论,命鏊以本官兼学士与芳同入内阁。时中外大权皆归瑾,鏊不能救,力求去,四年,许之。嘉靖三年(1524年)卒。赠太傅,谥文恪。其人博学有识鉴,文章议论畅明,为人、德望均为时人敬服,门下学生众多,唐寅也是其中之一。著有《姑苏志》、《震泽集》等,《明史》一百八十一有传。

江湖

即江湖诗派。其代表人物为刘克庄、方岳,诗以五、七言近体为多,在创作思想上倾向于怀古情思,努力在锻句炼字上见功夫。江湖诗派中也不乏用白描手法状物写景者,清健可喜,表现出真朴自然的审美情趣,方岳便是这一派中较为出色的诗人。

学宫

旧指学舍。旧方志中常借作门目名,属于学校一类,多载当地学宫的建立、变迁、重建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