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释文:
一竹一兰清可坐,万山万水极其游。竹朋前辈世大人正。世侍何绍基集字。
此联是何绍基赠与李佐贤的。李佐贤(1807—1876年),字仲敏,号竹朋,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进士,后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任文渊阁校理、国史馆总纂、福建汀州知府等职。何绍基曾与李佐贤同朝为官,中第时间又晚于李佐贤一年,故尊为前辈。
此作在颜字的格局中注重线条的凝涩和拙朴,用笔以圆笔为主,间以方、侧,以求巧变,同时兼融北碑书法朴拙的特点,笔画婉通回转,刚柔相济,个性鲜明。
何绍基(1799—1873年),字子贞,号东洲,晚号蝯叟,道州(今湖南道县)人。承家学,少有名。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进士,授编修,充武英殿国史馆协修、总纂。先后任福建、贵州、广东乡试考官,四川学政。后执教于山东泺源、湖南长沙等地书院。博学多才。书法师颜真卿,上溯周、秦、汉古篆籀及南北朝碑版,真、行书面目独特,意趣高古;篆、隶二体浑厚古拙,自成体势。著有《惜道味斋经说》、《说文段注矫正》、《东洲草堂金石跋》、《东洲诗文集》等。《清史稿》有传。
指从某书家的书迹中搜集、描摹出相关的字,然后拼成某篇文章。
李佐贤(1807—1876年),字仲敏,号竹朋,山东利津人。道光十五年进士,官汀州知府,授翰林院编修。嗜古精鉴,善画竹石。
府级行政机构之长官。宋代始置,称“知某府事”,简称“知府”。掌教化百姓,劝课农桑,甄别孝悌,奉行法令条制,宣读赦书,举行祀典,考察属官,赈济灾伤,安集流亡以及赋役、钱谷、狱讼等事。视本府地望高下,或兼留守司公事,或兼安抚使、都总管、巡检等职务,总理本府兵民之政。明代始以知府为正式名称,掌管一府政令,总核所属州县之赋役、诉讼等事,汇总于布政司、按察司。清之各府,以冲、繁、疲、难四字分定等第,划为最要缺、中缺、减缺。各府调补知府时,有“请旨缺”、“题补缺”、“调补缺”、“留补缺”之分。应升、应补官员也按为官情况划分等第,以求人、缺相宜。
又称庶常。明清时期由进士中选入翰林院学习者。始设于明洪武年间,择进士于六科及府部、翰林院诸衙门学习办事。明永乐二年(1404年)于翰林院专设庶常馆,选进士文学优等及善书写者入馆,称为翰林院庶吉士。其名取《书经》“庶常吉士”之义。其后进士选庶吉士,或每一科选,或间科一选,或数科不选,无定制,无定额。三年期满考试,优者留翰林院为编修、检讨等官,谓之留馆;次者出为给事中、御史,或出为州县官,谓之散馆。清沿明制,每科一选。初于殿试后举行,雍正元年(1723年)起改在朝考之后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