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由敦楷书苏轼春帖子词轴
【汪由敦楷书苏轼春帖子词轴】
故00002341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苏轼帖子词》轴,清,汪由敦书,纸本,楷书,纵115.5厘米,横59.7厘米。
  释文:
  蔼蔼龙旂色,琅琅木铎音。数行宽大诏,四海发生心。晹谷宾初日,清台告协风。愿如风有信,长与日俱中。草木渐知春,萌芽处处新。从今八千岁,合抱是灵椿。瑞日明天仗,仙云拥寿山。猗兰春昼永,金母在人间。苏轼春帖子词。臣汪由敦敬临。
  作为馆阁体代表书家,汪由敦此作表现出馆阁体书法点画工整、光洁平直、字形大小整齐的特点和端庄典雅的艺术风尚,是其代表作品。

撰稿人:华宁


苏轼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次子。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熙宁时任祠部员外郎,知密州、徐州、湖州。因对王安石所行新政有异见,上书神宗,遂被贬谪黄州。元祐间复起用,任翰林学士,出知杭州、颍州,官至礼部尚书。绍圣四年(1097年),党争又起,再谪惠州、儋州,后遇赦北返,病殁常州,追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作诗清新雅健,风格独具。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擅书法,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自成家数。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工画竹,学文同,为湖州竹派之一。能作枯木、怪石、佛像,出笔奇古。论画力主“神似”,并提倡“士夫画”,强调诗画一律,为古代文人画先驱。传世书迹有《答谢民师论文帖》、《祭黄几道文》、《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等。传世绘画有《古木怪石图》卷、《枯木竹石图》卷(与文同《墨竹图》卷合装),现藏上海博物馆。著有《东坡七集》、《经进东坡文集事略》等。

帖子词

帖子词,一作贴子词,是古代臣子于节日献给皇宫的诗。相传宋代每逢八节内宴,翰林学士作帖子词,粘贴于阁中门壁,大都为五言、七言绝句,皆壮丽可诵,极见太平景象。欧阳修、司马光、苏轼等人文集中皆载有帖子词。清代除词臣进呈帖子词外,皇帝本人也撰春帖子词、中秋帖子词,其中乾隆皇帝所作帖子词数量尤其可观。词臣纷纷录呈、唱和,以润饰升平。

汪由敦

汪由敦(1692—1758年),字师苕,一作师茗,号谨堂,一号松泉,浙江钱塘人。清雍正二年(1724年)进士,以庶吉士迁内阁学士,直上书房。乾隆时期授侍读学士,累迁工部尚书、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卒谥“文端”,赠太子太师。记诵淹博,学问渊深,文辞雅正。善书法,以馆阁体著称于时,金川、准噶尔两役廷谕皆出其手。兼工篆、隶。去世后乾隆皇帝赋诗怀旧,命将其书排次上石,名《时晴斋帖》。

馆阁体

即“台阁体”,一种方正、光洁、乌黑、大小一律的官场书体,清人多称“馆阁体”,明人多称“台阁体”,其义基本相同。清洪亮吉《北江诗话》云:“今楷书之匀圆丰满者,谓之‘馆阁体’,类皆千手雷同。”乾隆中叶,四库全书馆开设以后, “馆阁体”广泛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