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问陶行书七绝诗轴
【张问陶行书七绝诗轴】
新00145292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七绝诗》轴,清,张问陶书,纸本,行书,纵121.8厘米,横36.2厘米。
  释文:
  秋色萧疏感岁华,胸无好句手频叉。惊人小鸟去何急,飞折一枝篱豆花。梧原大兄正,问陶。
  下钤“句漏山房”、“张问陶印”印2方。鉴藏印钤“毛敦斋藏”。
  《清史列传》云:“问陶书法险劲”。此幅行书七绝诗峭厉方劲,点画出笔迅疾露锋,字体放逸自然,纵横处似米芾,古拙处又寓有金石气息。

撰稿人:李艳霞


关键词: 张问陶 米芾

张问陶

张问陶(1764—1814年),字仲治,号船山,又号蜀山老猿、老船,四川遂宁人。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进士,历任江南道御史、吏部郎中、山东莱州知府。后以病辞,侨寓苏州。工诗,为清代蜀中诗人之冠。擅书法,其书放逸险劲,近米芾。画亦佳,风格近徐渭。著有《船山诗集》。

米芾

米芾(1051—1107年),字元章,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祖籍山西太原,后迁襄阳(今湖北襄樊),晚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曾任地方官,宋徽宗时任书学博士,擢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精书画,绘画擅长水墨山水,作泼墨云山,自云:“信笔作之,多烟云掩映,树石不取细意,似便已。”(米芾《画史》)创“米家山”。他善用墨法,董其昌评:“老米画难于浑厚,但用淡墨、浓墨、泼墨、积墨、焦墨,尽得之矣。”(《容台别集》)所创“米点山水”意过于形,极富笔墨情趣,使山水之格为之一变。 书法初宗二王、颜真卿,后博采众长,自成一家。用笔变化多端,有“八面出锋”之誉,结体欹侧多姿,具真率自然之趣,为宋代“尚意”书风的代表书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并称“北宋四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