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曹草书临王献之帖轴
【宋曹草书临王献之帖轴】
新00145197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临王献之帖》轴,清,宋曹书,纸本,草书,纵156.4厘米,横50.8厘米。
  释文:知铁石前往快作乐,诸君善处世达于当年,不复过此。仆端坐将百日,为居解日耳,不知那得一散怀。何其相思之深,临书意塞,王献之顿首。射陵宋曹。
  下钤“射陵宋曹”、“中秘旧史”印2方,引首钤“蔬枰别业”印。无鉴藏印。
  宋曹此帖临王献之的《知铁石帖》。宋曹的书法多作行草体,又以临古帖为主,但他注重意临,不囿于古人,不拘于形似,而能另辟蹊径。正如他在《书法要言》中所云:“若一味摹仿古人,又觉刻划太甚,必须脱去模拟蹊径自出机轴。”此幅临帖既存原帖疏朗潇洒的特点,又现自身沉着稳健之个性。

撰稿人:李艳霞


关键词: 宋曹 王献之 引首

宋曹

宋曹(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17世纪,字彬臣,或作邠臣,号射陵,江苏盐城人。明崇祯年间官中书,入清后隐居不仕。工诗,尤精书法,上溯二王,风格与风靡书坛的董其昌、黄道周、王铎等大相径庭,面貌独特,极具个性。所撰《书法要言》是清代著名的书法理论著作。

王献之

王献之(344—386年),字子敬,小名官奴,琅玡临沂(今属山东省)人,生于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王羲之第七子。累迁建威将军、吴兴太守,官至中书令,人称“王大令”。书精诸体,尤以行草擅名。雄深雅健,自成一家,对后世影响深远,与其父王羲之并称“二王”。《晋书》卷八十八有传。传世书迹有《鸭头丸帖》《中秋帖》《玉版十三行》等。

引首

中国书画手卷的专业术语。指在本幅前面所留的空白纸方,一般用以题写书画名称或高度概括的品评,多为四字,与画心之间有隔水分开。因开卷时首先见其,故称“引首”,最早在明初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