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宠草书诗轴
【王宠草书诗轴】
新00016621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草书诗》,明,王宠书,纸本,立轴,纵82厘米,横28.8厘米,草书,5行,89字。
  释文:
  川上女,晚妆鲜。日落轻渚试轻檝,汀长花满正迎船,暮来浪起风转竿。自言此去横塘近,深江无伴夜独行,独行心绪愁无尽。丙戌九月廿三日与子龄、元宾燕坐书阁,弄笔书此,时从弘之饮归大醉,不计笔墨,殊愧潦草。王宠履吉甫。
  本幅钤“王履吉印”、“韡韡斋”印,迎首钤“大雅堂”印。收藏印钤“清华阁印”、“贞朗”、“语石氏”。
  《川上女》为唐代诗人崔颢所作。“丙戌”年为明嘉靖五年(1526年),王宠时年33岁。题文中“子龄”即陈子龄,王宠门人。“元宾”即金用,字元宾,江苏彭城人,王宠门人。
  《草书诗》书法奔放纵逸,酣畅飘忽,尤其“独行”二字,淋漓畅快,锋芒外露,自言:“饮归大醉,不计笔墨”,可见是酒后挥毫,更见自然率意。王宠的书法受王献之影响较深,此书仍不失献之意韵,萧散俊逸,笔墨内敛,筋骨内涵,遒劲疏爽,亦如明代邢侗在《来禽馆集》中所评:“履吉书原自献之出,疏拓秀媚,亭亭天拔。” 醉酣所作,别有一番逸趣。

撰稿人:傅红展


关键词: 王宠 王履 邢侗 王献之

王宠

王宠(1494—1533年),字履仁,后字履吉,别号雅宜山人,吴(今江苏苏州)人。为邑诸生,累试不取,贡入太学。工诗文,精书法,风格婉丽遒逸,与祝允明、文徵明并称“吴中三家”。能山水,工篆刻。为唐寅姻亲,其子娶唐女,亦与文徵明交善。

王履

王履(1332—?年),字安道,号畸叟,又号抱独老人,江苏昆山人。元末明初医学家,明初在西安供职于秦府,著有医书数种。精工诗文书画,擅画山水,师承南宋马远、夏圭,尤长于写生,不拘前人成法,主张深入自然,师法造化,从真山实水中汲取素材,在摹古成风的明初画坛上,其见解是较为难得的。《华山图》是王履唯一的传世之作。

邢侗

邢侗(1551—1612年),字子愿,号来禽生,临邑(今山东临清)人。明万历二年(1574年)进士。授南宫知县,历御史参议,官至陕西行太仆卿。明晚期著名书法家,与董其昌、米万钟、张瑞图合称“明末四家”,人称“北邢南董”。善画兰竹。书法方面,7岁即能作大字,后学王宠楷书。24岁考进士时所写殿试策书法高超,引起评卷官的惊异。30余岁即辞职还乡,在古犁丘上筑来禽馆,接待四方慕名来访的宾客。家藏甚富,自摹刻《来禽馆帖》行世,其中以《十七帖》最为著名。著《来禽馆集》。邢侗的书法深得王羲之神髓,作品为海内外所珍视。

王献之

王献之(344—386年),字子敬,小名官奴,琅玡临沂(今属山东省)人,生于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王羲之第七子。累迁建威将军、吴兴太守,官至中书令,人称“王大令”。书精诸体,尤以行草擅名。雄深雅健,自成一家,对后世影响深远,与其父王羲之并称“二王”。《晋书》卷八十八有传。传世书迹有《鸭头丸帖》《中秋帖》《玉版十三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