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俊行书别驾帖
【俞俊行书别驾帖】
故00002898-17/35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别驾帖》,元,俞俊书。纸本,册页,纵27.2厘米,横56厘米。行书,18行,共154字。
  释文:
  俊顿首拜复德翁判府相公阁下:昨因别驾厅急足端便,尝奉尺书,计尘听览。伻来伏领教帖,审隆委之的,奈何相望益远,岂胜瞻驰。所喻堇悉,元有黑『0515』船,旧冬承差,过海州时,为河冰割损,近日发回江南修艌未来。止有大坐船,缘寓舍偪仄,行李杂物尽在其中,不可移动。轿子亦无附余者,莫能应所需,惶悚之至。妨命有愆,幸垂原亮,不具备。俊顿首拜复,顿首拜复德翁判府相公阁下。安东俞俊堇封。
  落款钤“俞俊”印。另有“九如清玩”、“阿尔喜普之印”等鉴藏印。
  此帖为俞俊致张经的一封书信,答复他借船轿之事。张经,元末任松江判官,故俞俊称其“德翁判府”。此帖书法受米芾与南宋人影响,结体紧凑,使转柔劲灵动。
  《石渠宝笈》初编著录。
撰稿人:华宁

俞俊

俞俊(生卒年不详),字子俊,号云东,嘉兴人。少时从顾渊游。历官镇江路蒙古字学正、丽水巡检。张士诚据吴,署华亭县尹,升平江路判官。工诗。

册页

册页的组合形式类似西方绘画中的组画,这种艺术形式在山水画中能够比较完整地展现一个地域不同的自然景观,在花鸟画中可以从多重角度、时节去描绘其自然姿色。在人物画中,可以完整地叙述一个历史故事发生的全过程或细化表现某种道德观念。

张经

张经(生卒年不详),字德常,金坛人。其父避地荆溪,筑良常草堂,倪瓒、张雨皆称其“张有道”。元至正丙申年(1356年)张经为张士德所用,官吴县丞,升县尹,除同知嘉定州。壬寅年(1362年)调松江府判官,有德政。

米芾

米芾(1051—1107年),字元章,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祖籍山西太原,后迁襄阳(今湖北襄樊),晚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曾任地方官,宋徽宗时任书学博士,擢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精书画,绘画擅长水墨山水,作泼墨云山,自云:“信笔作之,多烟云掩映,树石不取细意,似便已。”(米芾《画史》)创“米家山”。他善用墨法,董其昌评:“老米画难于浑厚,但用淡墨、浓墨、泼墨、积墨、焦墨,尽得之矣。”(《容台别集》)所创“米点山水”意过于形,极富笔墨情趣,使山水之格为之一变。 书法初宗二王、颜真卿,后博采众长,自成一家。用笔变化多端,有“八面出锋”之誉,结体欹侧多姿,具真率自然之趣,为宋代“尚意”书风的代表书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并称“北宋四大家”。

石渠

西汉高祖四年(前200年),萧何在未央宫正殿北(今西安市未央区柯家寨村西)建造国家藏书机构,以收藏入关所得秦之律令、图籍。其下砌石为渠以导水,因称“石渠阁”。宣帝甘露三年(前51年),诏太子太傅萧望之,诸儒韦玄成、施雠、梁丘临、戴圣、刘向等,于阁内讲五经异同,增立博士。至成帝时藏秘书于此。此后,“石渠”便成为皇家收藏图书典籍之所的专称。

石渠宝笈

清乾隆、嘉庆间宫廷书画著录书,共有三编,初编成书于乾隆十年(1745年),共四十四卷;续编成书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共四十卷;三编成书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共二十八函,一百二十册。书中收录了清朝宫廷所藏五帝御笔、历朝书画、本朝书画以及少量的碑帖和织绣作品近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