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松图歌》为杜甫诗《戏为双松图歌韦偃画》,释文:
天下幾人畫古松,畢宏已老韋偃少。絕筆長風起纖末,滿堂動色嗟神妙。兩株慘裂苔蘚皮,屈鐵交錯迴高枝。白摧朽骨龍虎死,黑入太陰雷雨垂。松根胡僧憩寂寞,龐眉皓首無住著。偏袒右肩露雙腳,葉裏松子僧前落。韋侯韋侯數相見,我有一匹好東絹,重之不減錦繡段。已令拂拭光淩亂,請公放筆爲直幹。張即之七十二歲寫,時積雨連霉,槐龍舞翠,與客小飲,醉中戲書。
款署:“张即之七十二岁写。时积雨连霉,槐龙舞翠,与客小饮醉中戏书。”钤“张”、“张氏”、“即之”印。自识“七十二岁”,应为南宋理宗宝祐五年(1257年)书。卷前有苏东坡作古柏图,非真迹。尾纸有明洪武时陈新、夏彦良二跋。
此卷是张即之晚年之笔。后人皆称他“以能书闻天下”,“大字古雅遒劲,细书尤俊健不凡”。此卷擘窠大字,神完气足,劲健雄肆,又时见险怪之态。张即之作为南宋著名书法家,书宗唐人,结体严谨,笔法险劲,对当时书坛影响很大,北方金人亦多效其体。
清缪日藻《寓意录》、清内府《石渠宝笈·初编》等书著录。
手卷
中国传统书画装裱形式之一种,有严格而规范的装裱工艺手法。手卷自右向左横向展示,便于案头观赏。
张即之
张即之(1186—1266年),字温夫,号樗寮,南宋和州(今属安徽省)人。官至司农寺丞,授直秘阁。以擅书名世,书宗唐人,结体严谨,笔法险劲,对当时书坛影响很大,北方金人亦多仿效其体。
杜甫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唐朝诗人,有“诗圣”之名。其诗具有很强的现实主义倾向 。《三吏》、《三别》、《秋兴》、《春望》等诗篇广为传颂。
韦偃
韦偃,唐朝中期著名画家,以擅长画马闻名于世,其艺术活动与大诗人杜甫同时,杜甫曾有诗盛赞韦偃的作品。
尾纸
又名“拖尾”,是书画手卷的一部分,位于后隔水之后。用镶料纸接成,主要用以加大手卷的轴心圆周,以适于在手中把玩并起到保护画心的作用,同时可供鉴赏者题写跋语。
内府
职官名,见《周礼·天官》,执掌贡赋货藏,以供邦国之用。后泛指皇家府库或宫廷。
石渠
西汉高祖四年(前200年),萧何在未央宫正殿北(今西安市未央区柯家寨村西)建造国家藏书机构,以收藏入关所得秦之律令、图籍。其下砌石为渠以导水,因称“石渠阁”。宣帝甘露三年(前51年),诏太子太傅萧望之,诸儒韦玄成、施雠、梁丘临、戴圣、刘向等,于阁内讲五经异同,增立博士。至成帝时藏秘书于此。此后,“石渠”便成为皇家收藏图书典籍之所的专称。
石渠宝笈
清乾隆、嘉庆间宫廷书画著录书,共有三编,初编成书于乾隆十年(1745年),共四十四卷;续编成书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共四十卷;三编成书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共二十八函,一百二十册。书中收录了清朝宫廷所藏五帝御笔、历朝书画、本朝书画以及少量的碑帖和织绣作品近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