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幅鉴藏印钤“贞”、“元”、“琳印”、“无恙”、“卞令之鉴定”、“式古堂书画印”、“胜国文献”、“易庵图书”、“式古堂”、“安氏仪周书画之章”、“巢寮”、“关内侯印”、“江德量鉴藏印”、“江秋史”等25方。成亲王、成勳裱边题记。
此帖是《宋人手简册》中一页是为赵范、赵葵兄弟父吊丧的书札。“提刑提举”指赵氏兄弟之父赵方(彦直),赵方,衡山人,张拭弟子,曾官提举京西常平兼转运判官,提点刑狱,后为京湖制置使,兼知襄阳。文中“中兴勋德之家”乃指赵方勇抗金兵、保卫京西之业绩。文中“机宜大孝贤伯仲”则称誉赵范、赵葵兄弟。《宋史·赵范传》记:“十四年,……与弟葵俱授制置安抚司内机事”。据此亦可认定此帖为嘉定十四年(1221年)所作,魏了翁时年44岁。
《提刑提举帖》翰墨波澜老成,行笔流畅,笔势潇洒,自然,又含篆隶笔意,使字形具古朴之态。
清吴其贞《书画记》、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安岐《墨缘汇观》、李佐贤《书画鉴影》等书著录,文物出版社《宋人书翰》册影印。
册页
册页的组合形式类似西方绘画中的组画,这种艺术形式在山水画中能够比较完整地展现一个地域不同的自然景观,在花鸟画中可以从多重角度、时节去描绘其自然姿色。在人物画中,可以完整地叙述一个历史故事发生的全过程或细化表现某种道德观念。
魏了翁
魏了翁(1178-1237年),字华父,四川蒲江人。庆元五年登进士,官至佥书枢密院事,嘉熙元年(1237年)丁酉知福州,福建安抚使。卒谥文靖。著《鹤山集》。
亲王
爵位名。其名始于南朝末期。隋代以皇帝的伯叔兄弟和皇子为亲王,唐代以皇帝的兄弟和皇子为亲王,宋明各代一般因袭不改。清代宗室封爵的第一级称为和硕亲王,主要用以封皇子,蒙古贵族亦有封亲王者。
安岐
安岐(1683—1745年以后),字仪周,号麓村,别号松泉老人。先世为朝鲜人,后入八旗籍,居天津。其父是康熙年间津门大盐商,家资甚富。安岐酷嗜古今书画名迹,在津建沽水草堂,书斋名古香书屋,中贮历代名家翰墨,一时有“收藏之富,甲于海内”之誉。乾隆七年(1742年)60岁时,他将积累数十年之书画札记汇成一帙,共六卷,名《墨缘汇观》。其藏品后多归入乾隆内府。主要鉴藏印有“仪周鉴赏”、“安岐之印”、“安氏仪周书画之章”、“安仪周家珍藏”、“朝鲜人”等。
卞永誉
卞永誉(1645—1712年),字令之(一作合之),号仙客,盖州(今辽宁盖平)人,隶汉军正白(一作镶红.又作正蓝)旗籍。官至刑部尚书。博学好古,家富藏书籍、碑帖、书画。能书,善画水仙、柏石。精于鉴赏书画,朱彝尊《论画诗》有“妙鉴谁能别苗发,一时难得两中丞”之句,即指卞氏与另一位鉴藏家宋荦。所著《式古堂书画汇考》60卷采前人著录书画之作与其所目见耳闻者,汇而成编,上溯魏晋,下迄元明,集著录之大观,尽鉴赏之能事,至今仍是古书画研习者参阅和引征的重要书目之一。另辑有《式古堂朱墨书画纪》80卷。其常用鉴藏印记有:“令之”、“仙客”、“式古堂”、“卞令之鉴定”等。
李佐贤
李佐贤(1807—1876年),字仲敏,号竹朋,山东利津人。道光十五年进士,官汀州知府,授翰林院编修。嗜古精鉴,善画竹石。
《书画记》
清代鉴赏家吴其贞编纂。吴其贞是经营古玩的安徽商人,经常往来于江浙各地,与当时的一些鉴藏家有所交往。这种交往与积累锻炼了他的鉴赏水平,也成就了他的书画著录书--《书画记》。全书六卷,按顺序记录了吴氏本人的收藏及其所见的书画真迹。内容丰富,记录详实,注明了作品的名称、作者、部分题跋、行款位置、尺幅大小、印记、纸绢、装潢,甚至还注明了鉴赏记录的具体时间,是一部非常有参考价值的较为可信的著录书。
《墨缘汇观》
中国书画著录书。清安岐编著。正编四卷,法书、名画各二卷;续编二卷,法书、名画各一卷。正编法书著录始自三国魏钟繇《荐季直表》、西晋陆机《平复帖》,止于明代董其昌;名画著录始自晋顾恺之《女史箴图》、隋展子虔《游春图》,止于明代董其昌。记载作品内容、纸绢,摘录题识、印章。所录宋代以前之画颇多考订。间有论及画家之笔墨或画法特色,可资鉴别真赝。续录一卷名画始自晋顾恺之书《洛神赋》并图卷,而迄明陆治《种菊图》止,凡121种,亦多名品。续编仅载标题,略记大概。两编所收书画大都为著者自藏,间有求售而未购之物。是书鉴裁精审而有卓见,颇资参考。
《书画鉴影》
清代李佐贤撰写的一部书画著录书。李佐贤(1807—1876年),字竹朋,利津(今山东省)人。全书二十四卷,记述了其亲眼所见的书画作品,有些还涉及了内府图书。按时代顺序编排,始于东晋,终于清乾隆朝前。以卷、轴、册形式分类记载。
《式古堂书画汇考》
六十卷,清卞永誉编著。分《书考》、《画考》,著录其目见之清代以前的法书、名画。是书淬取著录书画诸体之长处,又分门别类,先纲后目,先总后分,先本文而后题跋,先本卷而后征引他书,辨其源流,别其真赝,考究详明。又用大小字体、眉注圈识分别正文与外录,条理井然,眉目清楚。自魏晋以来而迄清康熙时所传世之书画于此大备。书画之前有《书评》、《书旨》及《论画》,辑录诸家画论。此书著录宏富,尽管间有谬误,仍不失为一部考据精备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