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行书上时宰二札
【朱熹行书上时宰二札】
新00145192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上时宰二札》,宋,朱熹书,纸本,手卷,行书,第一札纵33.8厘米,横68.2厘米,23行,297字,第二札纵33.3厘米,横28.5厘米,10行,104字。
  本幅钤鉴藏印“漱若”、“式古堂”、“无恙”。卷后明吴宽陈敬宗、廖庄、李东阳题跋。
  《上时宰二札》又称《钧翰、豪民二札》。第一札谈及以衰病之躯应接吏民、省阅文案,精神气血内外枯耗,难以支撑。按《宋史·朱熹传》言“淳熙五年除知南康军,熹再辞,不许”,实则朱熹六年三月才到任。文中款识“南康军事”,朱熹其时正在任上,此年六月,奏乞减星子县税钱,即文中“具禀减税、请祠二事”。由此可知札子发于淳熙六年六月,朱熹时年50岁。
  第二札是上报涉及婺州之豪民奸猾不从教事。落款为“正月十六日。宣教郎直秘阁、提举两浙东路常平茶盐公事借绯朱熹札子。”按职衔“提举两浙东路常平茶盐公事”,应在淳熙九年,朱熹年53岁。
  此二札为朱熹中年之笔,笺札之书,笔法精简,韵度溢于纸墨间。书风深沉古雅,有学者风范。
  清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顾复《平生壮观》、陆心源《穰梨馆过眼录》、顾文彬《过云楼书画记》等书著录。
撰稿人:傅红展

朱熹

朱熹(1130—1200年),字元晦,号晦庵,人称考亭先生,徽州婺源人,寓居建州。绍兴十八年进士。光宗朝官至焕章阁待制,提举南京鸿庆宫,是一位著名的道学家。庆元中,韩侂胄禁朱熹之学,落职罢祠。庆元六年卒,年72岁。朱熹著述甚丰,有《朱熹文集》一百卷,《朱徒问答》八十卷,《别录》十卷。朱熹工书,早年学钟繇(后人误作曹操),《书史会要》说他:“善行草,尤善小字,下笔即沉着典雅。”

手卷

中国传统书画装裱形式之一种,有严格而规范的装裱工艺手法。手卷自右向左横向展示,便于案头观赏。

吴宽

吴宽(1435—1504年),字原博,号匏庵,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成化八年(1472年)会试、廷试均得第一。授翰林院修撰。弘治八年(1495年)擢吏部右侍郎。后任吏部左侍郎,改掌詹事府,入内阁,专任典诰。弘治十六年(1503年)进礼部尚书,十七年七月卒于官,谥文定,赠太子太保。行履高洁而自守以正。工诗文,有《匏庵家藏集》。善书法,规模苏轼,自成一格,为明代著名书法家。

陈敬宗

陈敬宗(1377-1459年),字光世,别号澹然居士,浙江慈溪人。明永乐二年(1404年)进士。选庶吉士。宣德间为国子祭酒。德望文章名闻天下。精小楷,有晋人意,亦善行草。

李东阳

李东阳(1447—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湖南茶陵人。明天顺八年(1464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加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宦官刘瑾专政时依附周旋,为时人不满。因其地位显要,他的诗在当时很有影响,为“茶陵诗派”领袖。书法擅篆、隶、行、草诸体,自成一家。有《怀麓堂集》、《诗话》、《燕对录》等。

卞永誉

卞永誉(1645—1712年),字令之(一作合之),号仙客,盖州(今辽宁盖平)人,隶汉军正白(一作镶红.又作正蓝)旗籍。官至刑部尚书。博学好古,家富藏书籍、碑帖、书画。能书,善画水仙、柏石。精于鉴赏书画,朱彝尊《论画诗》有“妙鉴谁能别苗发,一时难得两中丞”之句,即指卞氏与另一位鉴藏家宋荦。所著《式古堂书画汇考》60卷采前人著录书画之作与其所目见耳闻者,汇而成编,上溯魏晋,下迄元明,集著录之大观,尽鉴赏之能事,至今仍是古书画研习者参阅和引征的重要书目之一。另辑有《式古堂朱墨书画纪》80卷。其常用鉴藏印记有:“令之”、“仙客”、“式古堂”、“卞令之鉴定”等。

《平生壮观》

清代鉴赏家顾复编纂。顾复,字来侯,自号方泾上农,明末遗民。《平生壮观》著录作者所见书画,全书十卷,其中法书五卷,绘画五卷。以时代顺序简录,各件略加评论,辨其真伪,但有误记印记多处。成书于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前有徐乾学序及自序。

《过云楼书画记》

中国古代书画著录书,清代顾文彬编著。十卷,前有光绪八年(1882年)自序。顾文彬(1811—1889年),字子山,一字艮庵,江苏苏州人。官至浙江宁绍道台,精鉴赏,富收藏。该书所录作品,上自宋、元,下止于清初四王吴恽,皆为顾氏所藏,每件作品后均有题语,凡所考辨,俱甚精审。

《式古堂书画汇考》

六十卷,清卞永誉编著。分《书考》、《画考》,著录其目见之清代以前的法书、名画。是书淬取著录书画诸体之长处,又分门别类,先纲后目,先总后分,先本文而后题跋,先本卷而后征引他书,辨其源流,别其真赝,考究详明。又用大小字体、眉注圈识分别正文与外录,条理井然,眉目清楚。自魏晋以来而迄清康熙时所传世之书画于此大备。书画之前有《书评》、《书旨》及《论画》,辑录诸家画论。此书著录宏富,尽管间有谬误,仍不失为一部考据精备之作。

【相关检索】